無煩,梵名Avr!ha ,巴利名Aviha ,音譯作阿鞞麗舍、阿浮诃那、阿毗波、阿卑和。又作無大求天、無廣天、無繁天、無诳天、無所觸天、無希望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五淨居天之一。爲第四禅之第五天(一說第四天)。據順正理論卷二十一載,繁爲繁雜,或繁廣。繁廣天中此天爲最劣,故稱無繁。又不求趣入無色界,故稱無求。關于此天之壽命,大樓炭經卷四謂十劫;雜阿毗昙心論卷二、彰所知論卷上等則謂一千劫;立世阿毗昙論卷七謂四千大劫。其身長,據大毗婆沙論卷一叁六、彰所知論卷上等載,爲一千由旬。[大樓炭經卷一、集異門足論卷十四、瑜伽師地論卷四]
(界名)色界十八天之第十四。
色界十八天中之第十四重天名。 - 陳義孝編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六卷一頁雲:雲何無煩天?謂無煩天一類伴侶衆同分,依得事得處得;及已生彼天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是名無煩天。問:彼天何故名無煩耶?答:彼是假名,假想。名施設,想施設,隨欲而立,不必如名,悉有其義。複次彼天身無煩擾,心無煩擾;一期領受純寂靜樂,非下所有。故名無煩。複次彼天審見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離下所起麁重煩惱;故名無煩。複次煩者,謂廣。卽廣果天。今此天最初超彼,故名無煩天。
二解 集異門論十四卷九頁雲:雲何無煩天?答:謂此與彼諸無煩天,是一類,爲伴侶,共衆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皆同。又若生在無煩天中所有無覆無記色受想行識蘊,是名無煩天。複次以無煩天,于苦見苦,于集見集,于滅見滅,于道見道,故名無煩天。複次以無煩天,身無煩擾,心無煩擾。由彼身心無煩擾故;領受寂靜遍淨無漏微妙諸受。故名無煩天。複次此是彼名異語增語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無煩天。故名無煩天。 - 朱芾煌
另譯作「無造天」,色界第四禅中的第五天,第叁果聖者的五個往生處之一,參看「叁界」。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