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五個五百年、五個五百歲、五五百歲。乃一種宗教史觀。類似者有“正、像、末”叁時之說,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二載,佛陀入滅後二千五百年間,可區分爲五個五百年,以表示佛教消長之趨勢。其中,前二個五百年爲正法之時,此時有修證解脫禅定之人;第叁、第四個五百年爲像法之時,此時之人雖有修行而無證果,唯有多聞、布施者;最後一個五百年又稱“後五百年”,則爲末法一萬年之初五百年,此時之人無修無證,唯以鬥诤而爲正修。
(一)第一五百年,爲解脫堅固(學慧堅固)時期,得智慧悟道之解脫者爲數甚多。(二) 第二五百年,爲禅定堅固時期,得禅定者衆多。(叁)第叁五百年,爲多聞堅固時期,此時期熱心聽聞佛法者衆多。(四)第四五百年,爲造寺堅固時期,于此時期間熱心建立寺院者頗多。(五)第五五百年,爲鬥诤堅固時期,此時期則互相攻伐,以自說爲優、他說爲劣之鬥诤風氣盛行。[大方等大集經卷叁賢護分、釋淨土群疑論卷叁、金剛般若經贊述卷上、末法燈明記、大乘法相名目卷六下](參閱“正像末”2002)
(術語)佛滅後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說一堅固,以示法之興廢。一、解脫堅固,謂佛滅後第一之五百年間。以正法盛,得解脫者多故也。二、禅定堅固,謂等二之五百年間。以雖無得解脫者。而禅定者多故也。叁、多聞堅固,謂第叁之五百年。以實行漸衰,唯尚多聞故也。四、塔寺堅固,謂第四之五百年間。以此時唯塔寺之建立爲盛故也。五、鬥诤堅固,謂第五之五百年間。廢叁學,唯以鬥诤爲事,增長邪見之時也。行之各堅固,故雲堅固。大集月藏經十曰:“于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于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叁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鬥诤,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五五百年者。乃如來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數也。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爲五者。其初二五百年爲正法這時。有修證解脫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爲像法之時。人雖有修行而無證果。唯有多聞布施之者。後五百年。乃末法一萬年之妝五百年也。此時之人。無修無證。但以鬭诤而爲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第一五百年解脫堅固解脫即自在之義。謂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異學。唯務大乘。利益衆生。解脫自在。堅固 - 明·一如等 撰
謂佛滅後之五個五百年,在每一個五百年中,各有一堅固,以示佛法的興廢。一、解脫堅固,謂在佛滅後之第一個五百年間,因爲正法興盛,得到解脫的人很多。二、禅定堅固,謂在佛滅後之第二個五百年間,雖然無人獲得解脫,但是修學禅定的人很多。叁、多聞堅固,謂在佛滅後之第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