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心?五心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心”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心”的解釋

  指心識覺知外境(對象)時,順次而起之五種心。即:(一)率爾心,又作率爾墮心。率爾,即突然之意。謂眼識初對外境時,于一刹那所起之心;此心卒然任運而起,故尚未有善惡之分別。(二)尋求心,謂欲審知明了外境,即推尋求覓而生起分別見解之心。(叁)決定心,謂既已分別所緣之境法,則能審知決定善惡。(四)染淨心,謂于外境生起好惡等情感之心。(五)等流心,等,平等之義;流,流類之義。謂于善惡之法既已分別染淨,則各隨其類而相續不已;于善法則持續淨想,于惡法則持續染想,念念相續,前後無異。五心之中,率爾心多爲一念,其余四心則每每多念相續。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廣立十二門,以詳釋五心之相。十二門中之第叁門系就八識而論五心之有無,即:第六識具有五心;前五識以因果合說,故亦有五心;第七識未轉依位,緣境恒定,任運微細,故唯有決定、染淨、等流叁心,而無率爾、尋求二心;第八識因無欲,故無尋求心,其余四心皆具。

  十二門中之第五門,則就五心所生“亂、不亂”之義而論究之,分爲自他俱不亂、他亂自不亂、他亂自亦亂、自亂心不亂、自亂心亦亂等五門。玆先明自、他、亂、不亂之義,即:如以眼識緣色爲“自”,則耳識緣聲、鼻識緣香等爲“他”。若眼識緣境起心,不論有無他識雜起,如能順次而起率爾、尋求、決定、染淨、等流五心,此五心具足,稱爲“不亂”;然若眼識爲他識所隔,而中止起心,不能五心具足,則稱爲“亂”。五門列舉如下:

  (一)自他俱不亂,如眼識緣色起心,雖有他識間起,然能五心具足,是爲自不亂;而其中間起之耳識緣聲起心,亦能五心具足,是爲他不亂,故稱自他俱不亂。(二)他亂自不亂,如眼識觀甲色起率爾、尋求二心,忽有耳識緣聲而起率爾、尋求二心,至此,眼識複觀甲色生起決定心,間又有鼻識緣香起率爾、尋求二心,而眼識複觀甲色,順次生起染淨、等流二心。上述之眼識緣色,即爲自不亂;而中間所起之耳識、鼻識等,因五心不具,是爲他亂,故稱他亂自不亂。(叁)他亂自亦亂,如眼識觀甲色起率爾、尋求二心,另有耳識緣聲亦起二心,然于眼識複觀甲色時,此色已變異更新,眼識則于生起前之尋求心後,又再起率爾、尋求、決定等心,其中又有鼻識緣香、舌識緣味、身識緣觸等間起,而眼識所觀之甲色亦不斷變更,致使眼識起心不至等流,而間起之耳、鼻、舌、身等識亦不至等流,故稱他亂自亦亂。(四)自亂心不亂,如眼識觀甲色起率爾、尋求二心,次觀乙色亦起率爾、尋求二心,至此,複觀甲色生起決定心,間又觀丙色起率爾、尋求二心,又複觀甲色,則順次生起染淨、等流等心。上述之眼識緣境不一,是爲自亂;而緣甲色者,終能五心具足,是爲心不亂,故稱自亂心不亂。  (五)自亂心亦亂,如眼識觀甲色起率爾、尋求二心,複觀甲色時又起率爾、尋求二心,于甲色變更時,再次起率爾、尋求等心,如此甲色不斷變異,致使眼識起心不至等流,五心不具,故稱自亂心亦亂。此處之自亂,乃眼識觀一色之不一而起,與前述眼識觀甲、乙、丙叁色之不一而起的自亂有異。

  又此五心通叁界及有漏、無漏。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大四五·二五七下):“瑜伽論說:初叁心是無記,第四、五通叁性,此依因位中容無亂境。(中略)若無漏位及得自在,一切多善。”[瑜伽師地論卷一、成唯識論卷四、卷五、瑜伽論記卷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五本、卷五末、大乘法相宗名目卷叁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心”的解釋

  (術語)覺知外境時,順次起五個之心。即卒爾心,尋求心,決定心,染淨心,等流心也。詳見瑜伽師地論一,法苑義林章一。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心”的解釋

  [出宗鏡錄]  一率爾心率爾猶卒然也。謂人一念之心。初對于境。卒然任運而起。未分別善惡。是名率爾心。二尋求心謂人一念之心。既對于境明了。即推尋求覓而生分別。是名尋求心。叁決定心謂人一念之心。于所緣境法既能分別。則審知善惡決定不謬。是名決定心。四染淨心謂人一念之心。于法既審知是善是惡。則染淨自然而分。是名染淨心。五等流心等謂平等。流即流類。謂人一念之心。于善惡法染淨既分。則各隨類相續。于善法則繼淨想。于惡法則繼染想。念念相續。前後無異。是名等流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五心”的解釋

瑜伽一卷九頁雲:由眼識生,叁心可得。如其次第,謂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初、是眼識。二、在意識。決定心後,方有染淨。此後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而彼不由自分別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經爾所時,眼意二識,或善或染,相續而轉。如眼識生,乃至身識,應知亦爾。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五心”的解釋

意識與前五識任何一識俱起,同緣外境,發生了別作用時,順次生起的五種心念,曰五心。即:一、率爾心,謂眼識初對外境時,于一刹那所起之心;此心卒然任運而起,故尚未有善惡之分別。二、尋求心,謂欲審知明了外境,即推尋求覓而生起分別見解之心。叁、決定心,謂既已分別所緣之境法,則能審知決定善惡。四、染淨心,謂于外境生起好惡等情感之心。五、等流心,果似于因曰等流,謂于善惡之法既已分別染淨,則各隨其類而相續不已;于善法則持續淨想,于惡法則持續染想,念念相續,前後無異。五心之中,率爾心多爲一念,其余四心則每每多念相續。見《瑜伽師地論》卷一。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心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