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增上慢?增上慢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增上慢”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增上慢”的解釋

  梵語abhi-ma^na。即對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卻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經論中常舉示的未得謂得、未獲謂獲、未觸謂觸、未證謂證等,均屬修行人生起增上慢之例。爲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叁、俱舍論卷十九等所說的七慢之一。又法華論卷下列舉七種增上慢之心,詳加解說,並分別以法華七喻配當、對治之,即:(一)顛倒求諸功德增上慢心,以火宅喻對治之。(二)聲聞一向決定增上慢心,以窮子喻對治之。(叁)大乘一向決定增上慢心,以雲雨喻對治之。(四)實無謂有增上慢心,以化城喻對治之。(五)散亂增上慢心,以系珠喻對治之。(六)實有功德增上慢心,以頂珠喻對治之。(七)實無功德增上慢心,以醫師喻對治之。

  此外,將他人與自己比較而産生自負高傲之心,亦稱爲增上慢,即通常所謂的“貢高我慢”。[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品類足論卷一辯五事品、俱舍論光記卷十九](參閱“慢”581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增上慢”的解釋

  (術語)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聖道,謂爲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論十九曰:“于未證得殊勝德中,謂已證得,名增上慢。”法華經方便品曰:“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是失。”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增上慢”的解釋

  見七慢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增上慢”的解釋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雲:于其殊勝所證法中,未得謂得,令心高舉;名增上慢
二解  集論四卷十頁雲:增上慢者:謂于未得,上勝證法,計己已得上勝證法;心舉爲性。
叁解  法蘊足論八卷九頁雲:雲何增上慢?謂未得謂得,未獲謂獲,未觸謂觸,未證未證。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總名增上慢
四解  如大毗婆沙論四十叁卷十頁至十七頁廣說。
五解  品類足論一卷四頁雲:增上慢者:于所未得上勝證法,謂我已得。于所未至上勝證法,謂我已至。于所未觸上勝證法,謂我已觸。于所未證上勝證法,謂我已證。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懱。
六解  發智論二卷十八雲:若起增上慢我見苦是苦,或見集是集;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由此因緣,得谛順忍苦現觀邊者,于苦忍樂顯了是苦。集現觀邊者,于集忍樂顯了是集。彼由此忍作意持故;或由中間不作意故;見疑不行。設行不覺。便作是念:我于苦見是苦,或于集見是集。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卽緣苦或卽緣集。若起增上慢我見滅是滅,或見道是道;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由此因緣,得谛順忍滅現觀邊者,于滅忍樂顯了是滅。道現觀邊者,于道忍樂顯了是道。彼由此忍作意持故;或由中間不作意故;見疑不行。設行,不覺。便作是念:我于滅見是滅,或于道見是道。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卽緣彼心心所法。若起增上慢我生已盡;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生已盡。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卽緣生。若起增上慢我梵行已立;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梵行已立。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卽緣彼心心所法。若起增上慢我所作已辦;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已斷隨眠,已害煩惱,已吐結,已盡漏,所作已辦。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卽緣彼心心所法。若起增上慢我不受後有;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卽緣有。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增上慢”的解釋

七慢之一。修行之人“未得言得,未證言證。”叫做增上慢。參閱“七慢”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增上慢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