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衆?五衆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衆”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衆”的解釋

  (一)五蘊之舊譯。衆,含有和集之義。與五陰同。(參閱“五蘊”1212)

  (二)又作出家五衆。即:(一)比丘(梵bhiks!u  ,巴bhikkhu  ),(二)比丘尼(梵bhiks!un!i^  ,巴bhikkhuni^  ),(叁)式叉摩那(梵s/iks!ama^n!a^  ,巴sikkhama^na^  ),(四)沙彌(梵s/ra^man!era  ,巴sa^man!era  ),(五)沙彌尼(梵s/ra^man!erika^  ,巴sa^man!eri^  )。其中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式叉摩那受六法,沙彌、沙彌尼受十戒。[大智度論卷十、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一之一](參閱“七衆”105)

  (叁)隋代佛教之教化機構。隋文帝敕選高僧,各以其所專精之學,司掌教化之職,稱爲五衆,並各設衆主一名。五衆即:(一)涅槃衆,衆主有法聰、童真、善胄等。(二)地論衆,主要依華嚴經典,衆主有慧遷、靈璨等。(叁)大論衆,大論系指大智度論;主要依大品般若經,衆主有法彥、寶襲、智隱等。(四)講律衆,衆主有洪遵等。(五)禅門衆,衆主有法應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衆”的解釋

  (名數)五蘊之舊譯,舊譯曰五隱,五衆。衆爲和集之義。法華經譬喻品曰:“分別說諸法生滅之五衆。”法華嘉祥疏五曰:“以五法和集,義稱五衆。又一一陰法各衆多故雲衆也。雜心雲:積聚是陰義。”[囗@又]出家之五衆:一、比丘,受具足戒之男子。二、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女子。叁、式叉摩那,譯言學法女。將受具足戒而學六法之女子。四、沙彌,出家受十戒之男子。五、沙彌尼,出家受十戒之女子。見叁藏法數二十二。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衆”的解釋

  [出翻譯名義]  一比丘梵語比丘。華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稱。謂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色身。淨命自活。福利衆生。破憍慢心。謙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淨命者。以清淨之食。自活其命也。)二經丘尼梵語尼。華言女。大智度論雲。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于比丘。佛以儀法。嫌于混雜。令在沙門後。故名比丘尼。(女人出家。始于佛姨母大愛道也。梵語沙門。華言勤息。)叁式叉摩那梵語式叉摩那。華言學法女。行事鈔雲。式叉尼具學叁法。一根本。謂不作四重。(即殺盜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五衆”的解釋

  1.舊譯五蘊爲五衆,衆是和集的意思。2.指出家五衆,即比丘(受具足戒的男子)、比丘尼(受具足戒的女子)、式叉摩那(華譯爲學法女,就是將受具足戒而先學六法的女子)、沙彌(出家受十戒的男子)、沙彌尼(出家受十戒的女子)。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五衆”的解釋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頁雲:五衆者:一、在家衆。二、出家衆。叁、淨信衆。四、邪惡衆。五、處中衆。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衆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