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即: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種、一佛世界。其中第二之世界性,在大智度論中稱爲一佛世界,冠注五教章卷下之四則依准舊華嚴經所說十重世界之次第,稱之爲世界性。[舊華嚴經卷五十六、大智度論卷五十、華嚴經搜玄記卷一末、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彰所知論卷上、五教章通路記卷五十二]
(名數)謂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也。智度論第五十曰:“叁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時起,一時滅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冠注五教章卷下之四引此文,而爲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種、一佛世界。其中第二所以名爲世界性者,以准于舊華嚴經五十六所說十重世界之次第也。五教章通路記五十二曰:“華嚴經中,積聚諸刹而名世界性,積諸世界性而名世界海,釋此次第而作此解釋,論之第叁重既立海之名,是故章主名第二重之世界爲世界性。海之後所以安界種者,種是種類,亦是因義。積諸界海,共安一處,攝諸流類,故名爲種,爲第五重作其因種。故界海之次,建界種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