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種性?五種性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種性”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性”的解釋

  梵語pan~ca-gotra^n!i。指衆生之五種種性。又作五種姓、五性、五種種性、五乘種性、五種乘性。法相宗將一切有情衆生之機類分爲五種,而定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說。即:(一)聲聞乘定性(梵s/ra^vakaya^na^bhisamaya  -gotra  ),又作聲聞定性、定性聲聞、決定聲聞,乃具有可證阿羅漢果之無漏種子者。(二)獨覺乘定性(梵pratyekabuddhaya^na^bhi  -gotra  ),又作辟支佛乘性、緣覺定性、定性緣覺,乃具有可證辟支佛果之無漏種子者。此二種性法爾唯有生空無漏之種子,故深厭生死,專修自利樂寂之法,唯斷煩惱障,證生空之理,定得自乘之果而入無余涅槃。以其不具佛種,故不成佛,即二乘所被之機,故兩者合稱二乘定性。

  (叁)如來乘定性(梵tatha^gataya^na^bhi  -gotra  ),又作如來乘性、菩薩定性、定性菩薩,乃具有可證佛果之無漏種子者。以法爾具有生法二空之無漏種子,故修自利利他之行,斷煩惱障與所知障,證二空真如,得菩提涅槃二轉之妙果。即入無住處涅槃而成大覺圓滿之極果。爲大乘所被之機。

  (四)不定種性(梵aniyataikatara  -gotra  ),又作不定性、叁乘不定性,爲具有二種或叁種之無漏種子者。指由本有無漏種子之差別,而于前叁乘之種性尚未決定其性之機類。分爲四種:(1)菩薩聲聞二性不定(具有佛果、羅漢果等二種子者),(2)菩薩獨覺二性不定(具有佛果、辟支佛等二種子者),(3)聲聞獨覺二性不定(具有羅漢果、辟支佛等二種子者),(4)聲聞獨覺菩薩叁性不定(具有羅漢果、辟支佛及佛果等叁種子者)。

  (五)無性(梵a  -gotra  ),又作無種性、無有出世功德種性、人天乘性,雖無叁乘之無漏種子,然具有可成人天果之有漏種子。上記四種性稱爲有般涅槃法,無性則稱無般涅槃法。此種性法爾不具無漏種子,唯具有漏之種子,故不起出世無漏之智,不能解脫生死,但以修習世間之善業,得人天之善果。即所謂無性闡提。

  五性之中,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及無性叁者,皆無佛種子,畢竟不成佛,故稱“叁無”。定性菩薩及不定性中之具有佛果者,系有佛種子而必定成佛,故稱“二有”。法華經藥草譬喻品以叁草二木配于五性之機類。大乘唯識家以五性各別爲前提,立叁乘真實、一乘方便之說,謂佛陀爲聲聞及獨覺種性說二乘之法,爲菩薩種性說大乘之法,又爲誘引一類之不定種性,而方便唯說一乘法,其雖說一乘,實有二、叁之別。[入楞伽經卷二、大乘入楞伽經卷二、解深密經卷二無自相性品、大乘莊嚴經論卷一、卷五、佛地經論卷二、大毗婆沙論卷六十八、卷一四四、佛性論卷一、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一、卷五十二、成唯識論卷二、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本、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卷二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法華經玄贊卷一](參閱“五姓”1107、“五性成佛”111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性”的解釋

  (名數)于璎珞經所說六種性中除第六妙覺性之果性,取因位之種性而爲五種性也:一習種性,爲十住之位,研習空觀,而破見思之惑。二性種性,爲十行之位,不住于空,而能教化衆生,分別一切法性。叁道種性,爲十回向之位,修中道之妙觀,因而通達一切之佛法。四聖種性,十地也,以前之住行向皆名爲賢,此是十地菩薩依中道之妙觀,破無明之一分,而證入聖位,故名爲聖種性。五等覺性,此位之菩薩,望後之妙覺,雖猶有一等,然勝于前之諸位,故稱覺名爲等覺性。日本傳教注無量義經中曰:“未顯真實者,但說隨他五性。”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性”的解釋

  (名數)于六種性中除妙覺性者。以種爲因之義,而明因位,中除果位。見六種性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種性”的解釋

  [出四教儀]  種者能生之義。性者不改之義。性有叁種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數習之性。此之五種。乃數習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薩修觀斷惑。證理曆位。從十住至于等覺。次第淺深不同。故有五種之性也。(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性。十住者。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一習種性謂十住菩薩。研習空觀。破見思惑。是名習種性。(見思惑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 - 明·一如等 撰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五種性”的解釋

又作五種性、五種種性。唯識宗立論,謂一切衆生之機類,有先天具足五種不同的性質與素性,此系由阿賴耶識中本有的種子所決定,而無法改變者,故立五性各別之說。此五性即:一、聲聞乘種性:乃具有可證阿羅漢果的無漏種子者。二、獨覺乘種性:乃具有可證辟支佛果的無漏種子者。聲聞、獨覺二種性,法爾唯有生空無漏之種子,故深厭生死,專修自利樂寂之法,唯斷煩惱障,證生空之理,入無余依涅槃。以其不具成佛種子,決定不能成佛。叁、菩薩乘種性:乃具有可證佛果的無漏種子者。以法爾具有生、法二空之無漏種子,故修自利利他之行,斷煩惱、所知二障,證二空真如,得菩提、涅槃二轉依果,入無住處涅槃,而證大覺極果。四、不定種性:爲具有二種或叁種無漏種子者。由無漏種子之差別,而于前叁乘之種性尚未決定其性的機類,以其修持過程而決定其所證的果位——阿羅漢、辟支佛、以至于大覺佛果。五、無種性:這類有情,法爾不具無漏種子,不起出世無漏之智,不能解脫生死。然其雖無有出世功德種性,但具有可成人天果的有漏種子,可得人天之善果。此又稱無性闡提。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種性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