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laks!an!a-nih!svabha^vata^。法相宗所立叁無性之一。全稱相無自性性,或稱無相性、諸法無自體相。此系就遍計所執性而論空理者。蓋遍計所執之法,乃所謂情有理無,雖在迷情上爲有,唯是當情所現之相而已。猶如龜毛兔角,于實理上,其體相乃屬空無,故稱相無自性。[成唯識論卷九](參閱“叁無性”627 )
(術語)叁無性之一。就遍計所執而論空理者。妄心所計實我實法之相,名遍計所執性,此遍計所執性,體性都無,如龜毛兔角,是雲相無性。相者凡夫之妄心,認爲實我實法之境相也。唯識論九曰:“依此初遍計所執立相無性,此體相畢竟非有,如空華故。”
顯揚十六卷四頁雲:一、相無性。謂遍計所執自性。由此自性,體相無故。
二解 成唯識論九卷一頁雲:謂依此初遍計所執,立相無性。由此體相,畢竟非有,如空華故。 - 朱芾煌
唯識宗所立叁無性之一,全稱相無自性性。所謂相無性,謂一切衆生,以妄心于因緣所生之事物,計度有我有法的我相法相,這就成了我執與法執,亦即是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之法,如見繩誤以爲是蛇,而心識浮起蛇相,其相非實有,因名相無性。相無性在說明我、法體相,有如鏡花水月,虛幻不實,衆生所以認爲有實我實法,是由事物的虛假名字而安立的,並沒有真實的體性。《解深密經》曰:“雲何諸法相無自性性,謂諸法遍計所執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爲相、非由自相安立爲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見《成唯識論》卷九。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