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心地?心地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心地”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心地”的解釋

  (一)指戒。戒以心爲本,恰如世間之以大地爲基,故稱戒爲“心地”,乃梵網經中之語。

  (二)指菩薩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之心(菩薩之階位)。菩薩系根據心而修行,故喻心爲地,稱爲心地

  (叁)在禅宗,達摩所傳之菩提即稱“心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心地”的解釋

  (術語)心爲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叁業中,心業最勝,故曰心地心地觀經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爲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衆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叁界唯心,心名爲地。”楞嚴經二曰:“本元心地。”止觀五上曰:“心定如地不可動。”大日經疏叁曰:“如世人舉趾動足皆依于地,菩薩亦如是依心進行,故名此心爲地。”天臺戒疏上曰:“叁業之中,意業爲主,身口居次,據勝爲論,故爲心地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心地”的解釋

  1.心爲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故曰心地。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心地”的解釋

  以大地來比喻心,謂心如大地,能産生世間、出世間和善惡等法。《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八:“叁界之中以心爲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衆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叁界唯心,心名爲地。”又《大日經疏》卷叁:“如世人舉趾動足皆依于地,菩薩亦如是依心起行,故名此心爲地。”總之,心地有叁義:一是心萬法之本,能生諸法。二是修行者依心而修行。叁是身口意叁業中,心業最勝。後宋儒也指心性存養爲心地,《朱子語類輯略·持守》:“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爲本。”今用以表示多種意義:一、指人的用心、存心或居心,如“心地善良”、“心地坦白”、“心地單純”等。二、指心胸、器量,如“心地狹窄”、“心地寬闊”等。“心田”與“心地”相類似。如《五燈會元·沩山靈佑禅師》:“今時人但直下體取不會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將爲禅道,且沒交涉。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汙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又如南朝梁·簡文帝《上大法頌表》:“澤雨無偏,心田受潤。”後見于詩文中運用,如唐·白居易《狂吟》:“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灑掃淨無塵。”(禹振聲)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心地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