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俱舍論卷一所說有情非有情之八種聲音。聲發自有情之四大種者,稱爲有執受大種爲因(如人口舌所發之聲);發自非有情之四大種者,稱爲無執受大種爲因(如木、石等之聲)。此二種各有言語與非言語之聲,稱有情名、非有情名。發自有執受之大種而爲言語之聲者,如尋常之語聲;不爲言語之聲者,如拍手之聲。發自無執受之四大種而爲言語之聲者,如佛陀以神通力變作化人之言語;不爲言語之聲者,如溪水之聲。以上四種又各分爲可意、不可意(即好與惡)二聲,合爲八種。
(二)指八種清淨音。(參閱“八音”292)
(名數)如人口舌所發之聲,發自有情之四大種者,謂之有執受大種爲因。如木石等之聲,發自非情之四大種者,謂之無執受大種爲因。此二種之聲,各有言語之聲與不然。謂之有情名非有情名。即發自有執受之大種,而爲言語之聲者。如尋常之語聲(是一),同發自有執受之大種,而不爲言語之聲者,如拍手之聲(是二),次發自無執受之四大而爲言語之聲者,如佛陀以神通力變作化人之言語(是叁),又同發自無執受之大種而不爲言語者。如溪聲水音(是四)。已上四種,又各分可意不可意(即好惡)之二聲而爲八種。
如聲差別多種中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