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nava-ya^na-sam!prasthita。又作初發意、初發心、新發心。略稱新發、初心。即新發菩提心而入佛道之謂。新發意之菩薩相當于五十二位中之十信位;以其修學佛道日淺,故又稱新學菩薩。維摩經卷中(大一四·五四六中):“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爲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升。”大智度論卷六十一(大二五·四八九下):“般若波羅蜜隨喜義,不應新學菩薩前說。何以故?若有少福德善根者,聞是畢竟空法,即著空作是念:“若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者,我何爲作福德?”則忘失善業。以是故,新發意菩薩,先教取相隨喜,漸得方便力,爾乃能行無相隨喜。”此因新發意菩薩學解未熟,故不宜對之說般若無相之理。[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大品般若經卷一習應品、十住毗婆沙論卷十二助念佛叁昧品、淨土十疑論]
(二)于日本淨土真宗,系指新近得度之男童。
(術語)謂新發求菩提之意者。是不限于出家,通稱在家出家者也。然至後世乃限于新出家者(新發意謂四位以下者之出家,入道謂叁位以上者)。法華經序品曰:“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名義集一曰:“阿夷怗,此雲新學,亦雲新發意。”
新發求取菩提之意的人。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