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citta-carya。(一)心內之作用、活動、狀態、變化。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即指既無法用語言表達,亦不能以心思加以計度。有關心之活動,如自心之喜愛、喜好;大乘起信論說衆生之心行不等,專爲喜好文簡義豐之文語者著起信論。
(二)心之對象。心作用所及之範圍。[中論卷叁觀法品]
(叁)心之志向、心願、性向、決心等。[無量壽經卷上]
(四)于心所起之分別意識、妄想、計較分別。[景德傳燈錄卷十九、碧岩錄第四十六則]
(五)心、行之合稱。淨土教中,安心與起行,稱爲他力之心行;菩提心與衆多之善行(發心修行),稱爲自力之心行。[安樂集卷上]
(術語)心爲念念遷流者,故曰心行。又善惡之所念,謂之心行。法華經方便品曰:“佛知彼心行,故爲說大乘。”止觀五曰:“廣施法網之目,捕心行之鳥。”維摩經佛國品曰:“善知衆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六趣往行,善惡悉善知也。”[囗@又]心中念念不忘爲心行。禅宗明心見性,不使心有昏昧也。六祖壇經曰:“此須心行,不在口念。”
指人的心理活動。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