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修習位?修習位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修習位”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修習位”的解釋

  (術語)唯識修道五位之第四。見五位條。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修習位”的解釋

  成唯識論九卷十一頁雲:次修習位、其相雲何?頌曰: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舍二粗重故;便證得轉依。論曰:菩薩從前見道起已;爲斷余障、證得轉依;複數修習無分別智。此智遠離所取能取,故說無得及不思議。或離戲論,說爲無得。妙用難測,名不思議。是出世間無分別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二取隨眠,是世間本;唯此能斷,獨得此名。或出世名、依二義立。謂體無漏、及證真如。此智具斯二種義故;獨名出世。余智不然。卽十地中無分別智。數修此故;舍二粗重。二障種子、立粗重名。性無堪任,違細輕故。令彼永滅,故說爲舍。此能舍彼二粗重故;便能證得廣大轉依。依、謂所依。卽依他起。與染淨法爲所依故。染、謂虛妄遍計所執。淨、謂真實圓成實性。轉謂二分轉舍轉得。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粗重;故能轉舍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由轉煩惱,得大涅盤;轉所知障,證無上覺。成立唯識,意爲有情、證得如斯二轉依果。或依卽是唯識真如。生死涅盤之所依故。愚夫顛倒、迷此真如,故無始來、受生死苦。聖者離倒、悟此真如。便得涅盤究竟安樂。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此中二障粗重;故能轉滅依如生死、及能轉證依如涅盤。此卽真如,離雜染性。如雖性淨;而相雜染。故離染時,假說新淨。卽此新淨,說爲轉依。修習位中,斷障證得。雖于此位,亦得菩提;而非此中頌意所顯。頌意但顯轉唯識性。二乘滿位、名解脫身;在大牟尼、名法身故。如彼卷十一頁至十卷十二頁廣釋。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修習位”的解釋

  修習者,已于道修習也。謂于欲界九品俱生(見後文)思煩惱中。
  若斷前六品,斷至第五品解脫道時,名一來向。
  斷至第六品解脫道時,名一來果。
  若斷後叁品,斷至第二品解脫道時,名不還向。
  斷至第叁品解脫道時,名不還果。
  若斷上八地七十二品俱生思煩惱中,斷至第七十一品解脫道時,名羅漢向。
  自從預流正住果後,進斷修惑已來,齊此解脫,皆修道攝。 - 明·楊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修習位”的解釋

又作有學道。此乃唯識五位修行的第四位。修行菩薩,于通達位(見道位),雖然證得無分別智,斷除一切心識上的顛倒知見,但微細煩惱尚未斷除,還需要修習。故菩薩于此位修十種勝行(十波羅蜜),斷十重障,證十真如,舍二種粗重,由此即能證得轉依。即轉煩惱障證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得大菩提。《唯識叁十頌》曰:“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舍二粗重故,便證得轉依。”《成唯識論》解釋此頌曰:“菩薩從見道起已,爲斷除余障證得轉依,複數數修習無分別智。此智遠離所取能取,故說無得及不思議,遠離戲論,說爲無得;妙用難測,說不思議,是出世間無分別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二取隨眠,是世間本,唯此能斷,獨得出名。或出世名,依二義立,謂體無漏及證真如。此智俱斯二種義故,獨名出世。余智不然,即十地中無中無分別智。”



無分別智,是一種能所兩空,“無智、亦無得”的空慧。這種空慧不可思議,是一種出世間的智慧,它能舍滅煩惱障及所知障的種子,以此而證得菩提及涅槃二轉依果。頌文中“粗重”二字,仍是種子的異名。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修習位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