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業處?業處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業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業處”的解釋

  梵語karma-stha^na,巴利語  kamma-t!t!ha^na。又作行處。即業止住之所。爲成就禅定之基礎,或修習禅定之對象。此系南傳佛教重要教義之一。修習禅定時,必須選擇適應自己性質之觀想方法與對象,俾使禅定發揮效果。此種觀想之方法、因緣、對象即是業處

  清淨道論有四十業處之說,即:(一)十遍處,指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二)十不淨,指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叁)十隨念,指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舍隨念、天隨念、死隨念、身至念、安般念、寂止隨念。(四)四梵住,指慈、悲、喜、舍。(五)四無色,指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六)食厭想。(七)四界差別。上述七項總共爲四十業處

  又觀無量壽經所說之清淨業處,一般解釋爲“以清淨業所感得之處所”(淨土)之意,而視之爲淨土之異名;然其原語  karma-stha^na  並無“以業所感得之處所”之意,且此語亦不解釋爲十不淨等之不淨觀,而應解釋爲有關佛與淨土之清淨觀想。

  此類業處之法盛行于現今南傳佛教諸國,由于特重師徒相承,遂趨于秘密化,而有業處阿阇梨(梵karma  -stha^na^ca^rya  )之産生。[善見律毗婆沙卷一、觀無量壽經義疏卷上、觀經疏卷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業處”的解釋

  (術語)梵語Karmasth&amacron;na。心業止住之處。即入定而使心住于一境也。觀無量壽經所謂“唯願佛日,令我觀清淨業處”是也。是雖與禅定粗同義,然中國日本等,多不用此語。淨影觀經義疏上謂“余妙淨土,純善所歸,是故名爲清淨業處”。善導觀經序分義二謂“言教我觀于清淨已下,正明既能厭穢欣淨,若爲安心注想,得生清淨處”。皆以清淨業所感之處所之意解之,謂爲淨土之異名。然按梵語業處,無業所感處之義,且觀現今緬甸等南方諸國,稱爲伽樓摩須德跋那Karmasth&amacron;na,其法盛行,乃知從來之解說未了。業處者,雖爲欲得涅槃而修之,然非廣開說法之法,爲秘密傳之者,故重師資相承,稱其師爲業處阿阇梨Karmasth&amacron;na-&amacron;c&amacron;rya,其傳授之儀式,頗爲莊重。于壇上安業處佛(菩提樹下入定之像),于下壇之兩端,各點五個燭,中列盛白色香華之五枚盋,由左方順次供養之于佛、法、僧、業處佛,及業處阿阇梨。次唱偈,次第禮之。從阿阇梨承業處之法後,默坐靜心意,遂至生舍喜Upek&sdotblw;&amacron;priti雲。此南方諸國所行之一種禅法,不獨僧侶,即居士間亦相傳之。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業處”的解釋

1.工作之所在處,如「工巧業處」。2.實行、行爲之所在處;修定的所緣,如《清淨道論》說的「四十業處」。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業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