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引業?引業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引業”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引業”的解釋

  牽引五趣四生等果之業。又作引因、牽引業、總報業。爲“滿業”之對稱。即感有情總報果體之強勝業。大小乘解其名義,其說有異。(一)小乘之說:俱舍論卷十七謂,業能引衆同分等爲引業,圓滿莊嚴其同分者爲滿業。即引業約因,滿業約果而解,此即業果相對。又業有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順不定業四種,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四中,就順現等四業配于引、滿二業,舉出叁師之異說,即:(1)順次生受業與順後次受業皆能引衆同分果,亦能滿衆同分果;順現法受業與順不定受業則能滿衆同分果,不能引衆同分果。(2)順現法受業能滿衆同分果,不能引衆同分果;余叁業皆能引衆同分果,亦能滿衆同分果。(3)四業皆能引衆同分果,亦能滿衆同分果。俱舍論卷十五即取此中之第二說。

  (二)大乘之說:成唯識論述記卷二、唯識論泉鈔等有二解,其中,總報業感總報之果,同時扶其余劣弱之業,使彼亦能感別報,稱爲引業;第六識之別報業圓滿莊嚴第八總報之果體,稱爲滿業。此即業業相對。又總報之果起時,其果能爲增上緣,引生其余別報之果,稱爲引業;此別報之果能使總報之果圓滿,則稱滿業。此即果果相對。  

  此外,引業唯限于一業或通于多業,引一生或通于多生,大小乘之說亦有不同。小乘主張引業唯限于一業,唯引一生,大乘則主張一多互爲不定。然小乘中之經部亦同于大乘之說,主張一業引多生之義。[大毗婆沙論卷十九、成唯識論卷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七、俱舍論寶疏卷十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引業”的解釋

  (術語)對滿業之語。牽引衆生五趣四生之業也。又名引因,索引業,或總報業。但大小乘解其名義,其說少異。毗婆娑論十九及俱舍論十七等,謂業能引衆同分等,爲引業。圓滿莊嚴其同分,謂之滿業。是蓋引業約因而解,滿業約果而解之故,業果相對也。唯識論述記二等,則別有業業相對,果果相對之二解。總報業,感總報之果,同時扶其余劣弱之業,使彼亦能感別報,謂之引業,別報業圓滿莊嚴第八總報之果體謂之滿業,是業業相對也。又總報之果起時,其果能爲增上緣,引生其余別報之果,故謂之引業,又此別報之果,能使總報之果圓滿,故謂之滿業,是即果果相對也。然此引業限于一業耶?抑于多業亦通耶?引一生耶?抑于多生亦通耶?此問題大小乘說之亦不同。小乘之說,引業限于一業,又唯引一生。俱舍論十七曰:“一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光記十七曰:“非多業引一生,又非一業引多生,唯一業引一生,多業引多生。”即其意也。是蓋以一業若引多生,則當于熟時生先後之別,多業若引一生,則有于衆同分生差別之難故也。然大乘之說,則一多互爲不定。雜集論所謂:“或一業力牽一身,乃至一業力牽多生,多業力得一身”是也。小乘中經部,亦如大乘,許一業引多生之義。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引業”的解釋

  又名引因、牽引業、總報業,即牽引衆生到五趣四生中去的業因。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引業”的解釋

顯揚一卷十九頁雲:複有引業。謂作及增長、能引種種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果及異熟。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引業”的解釋

牽引五趣四生等果之業。又稱牽引業、總報業。爲“滿業”的對稱。《成唯識論述記》卷二中,總報業感總報之果,同時扶其余劣弱之業,使其亦能感別報,稱爲引業;第六識的別報業圓滿莊嚴第八總報之果體,稱爲滿業。此即業業相對。又總報之果起時,其果能爲增上緣,引生其余別報之果,稱爲引業;此別報之果能使總報之果圓滿,則稱滿業。此即果果相對。此外,引業唯限于一業或通于多業,引一生或通于多生,大小乘之說亦有不同。小乘主張引業唯限于一業,唯引一生,大乘則主張一多互爲不定。見《成唯識論》卷二。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引業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