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vitastih!。爲古代印度之長度單位。又作一磔手,一張手、一拆手、一搭手。磔,張開之意。造像量度經解(大二一·九四一中):“一麥分爲一小分;二麥並布爲一足,四足爲指,又謂中分。十二指爲桀,亦謂大分。倍桀爲肘,四肘爲
尋,即一托也。”一磔手即中指與拇指兩指端張開之距離,稱爲十二指幅,約今之二十叁公分。然翻譯名義集卷叁(大五四·一○五五下)則謂:“磔,周尺,人一尺,佛二尺;唐于周一寸上增二分,一尺上增二寸,蓋周尺八寸也。”[玄應音義卷二十二、慧琳音義卷二十四]
通俗文雲:張申曰:磔(陟格切)周尺,人一尺,佛二尺。唐于周一寸上增二分,一尺上增二寸,蓋周尺八寸也。賈逵曰:八寸曰咫(音紙)。言膚寸者,四指曰膚,兩指曰寸;言一指者,佛指闊二寸。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