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astiva-nis/rita,巴利語atthita^。指執著于有之偏見。又作常見。即妄執世間萬物皆具有恒常不變的實體之見解,如認爲吾人固定不變,我體常存;又如主張“人常爲人,畜生常爲畜生,貧富恒常不變動”等說法,皆屬有見。法華玄贊卷四本(大叁四·七二五中):“若有者,執我後身爲有,常見也;若無者,執我後身爲無,斷見也。”[雜阿含經卷二、中阿含經卷二十六、法華經方便品、大智度論卷七、大毗婆沙論卷二○○、法華經義疏卷四]
(二)梵語sanidars/ana。爲“無見”之對稱。見,爲眼觀照根色之義;以色眼有“見”,故稱有見。[俱舍論卷二](參閱“常見”4526)
(術語)執著于有之邪見。又雲常見。智度論七曰:“有二種見:有見無見。”法華經方便品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空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法華經義疏四曰:“智度論雲:愛多者著有故起有見,見多者著無故起無見。又雲:四見多者著有,邪見多者著無也。”法華玄贊四曰:“若有者執我後身爲有,常見也。若無者執我後身爲無,斷見也。”[囗@又]就十八界而分別有見無見。唯色界之一爲有見,他皆無見也。顯色形色二者,由在彼在此之差別不同,而能示現彼此之言說,言說名見,有彼之言說,故名有見。又見者眼觀照根色,故名爲見,色眼有見,故名有見。見俱舍論二。梵Sanidar&sdotabv;ana&mdotabv;。
執著實有的邪見。 - 陳義孝編
瑜伽五十六卷四頁雲:問:何義,幾蘊,是有見?答:眼所行義。一蘊一分是有見。
二解 顯揚五卷十五頁雲:問:何義,幾種,是有見?答:眼所行義故。一少分是有見。
叁解 雜集論叁卷六頁雲:雲何有見?幾是有見?爲何義故,觀有見耶?謂眼所行境,是有見義。余差別如有色說。謂如前說色自性等,乃至示現,說名有色;如是有見自性等,乃至示現,說名有見。一切皆是有見。或隨所應。一切是有見者:謂相屬有見等。所以者何?諸無色法,與有見色相屬故;亦名有見。爲舍執著眼境我故:觀察有見。
四解 法蘊足論八卷十叁頁雲:雲何有見?謂于我及世間,起常恒想;由此生忍樂慧觀見。是名有見。
五解 集異門論一卷十一頁雲:有見雲何?答:若謂我世間常,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謂有見。 - 朱芾煌
實有、常恒的見解。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