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叁藏中诠顯慧學之論藏,即阿毗達磨藏。又爲叁藏之通稱。廣弘明集卷二十成實論義疏序(大五二·二四四中):“四種圍陀,在家必習,叁品慧藏,入道彌通。”
(二)(522~605)隋代僧。平棘(河北)人,俗姓郝。十一歲出家。通曉涅槃、戒律。四十歲,乃棲於鵲山,潛心研究華嚴。北齊武成帝曾诏請于太極殿講說華嚴,榮冠當時。大業元年入寂于空觀寺,世壽八十四。[續高僧傳卷九、釋氏六帖卷十、六學僧傳卷二十二]
(叁)隋代僧。生卒年不詳。冀州(河北)人。初學涅槃,後專講解。入京師訪道,住于光明寺。仁壽(601~604)年中,奉敕送舍利于觀州、江州等處,每送舍利則有靈異顯現。後不知所終。[續高僧傳卷二十六、釋氏六帖卷十一]
(術語)叁藏中,論藏诠慧學,故曰慧藏。對法論十一曰:“開示慧學是阿毗達磨。”婆沙論一曰:“若依增上慧論道是阿毗達磨。”[囗@又]通叁藏名爲慧藏。廣弘明集二十成實論義疏序曰:“四種圍陀,在家心習,叁品慧藏,入道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