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右繞?右繞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右繞”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右繞”的解釋

  梵語pradaks!in!a,巴利語  padakkhin!a。音譯作缽喇特崎拏。又作右旋、旋右、右繞。即以右向中央之尊像旋繞以表尊敬之意;即尊像在行者之右手邊。爲表示禮敬之行道方式。印度自古即盛行此一禮法,以表示對佛、塔、尊宿等之敬意。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上):“稽首佛足,右繞叁匝。”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叁旋右觀時章(大五四·二二五中):“缽喇字緣,乃有多義,此中意趣,事表旋行。特崎拏,即是其右,總明尊便之目,故時人名右手爲特崎拏手,意是從其右邊,爲尊爲便,方合旋繞之儀。”

  然右旋之古義甚多,依南山道宣之釋門歸敬儀卷下、義淨之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叁之說,則向尊者右手邊而旋,出于其左手邊,是爲右繞;反之,即爲左繞。另據道宣之關中創立戒壇圖經、道宣律師感通錄所載,則揭出“東回左轉,南出而返”之說,是爲左旋之意。道宣于不同之著作所提出之繞佛作法各異,頗令後世産生混淆之感。若依據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叁釋僧像篇所闡釋者,則知繞旋之時,本有繞佛與繞壇兩種之別,繞佛時本乎致敬,繞壇則便乎行事;致敬則必須右繞,以表示執侍之恭勤;行事則必須左繞,俾使尊卑上下合于倫序。禅林象器箋卷十禮則門:“忠按:禅林巡堂者,左繞而准繞壇儀;尋常行道者,右繞而准繞佛儀。”又慧琳音義卷二十一列出卍字形與白毫右旋之圖。准此可知,無論右繞、左繞,皆以尊者之左右爲標准而繞行之。

  右繞之時,或僅繞行一周,或叁匝(稱右繞叁匝)、七匝,乃至百匝、千匝不等,皆隨禮敬者之意。較常采用者爲右繞叁匝,據賢者五戒經載,旋塔叁匝乃表示禮敬叁尊,以期滅除叁毒之意。釋氏要覽卷中亦謂,叁匝表示叁業,七匝表示七支。此外,有關右繞之功德,據提謂波利經所載,右旋繞佛可得下列五福:(一)于後世得端正美色之形相。(二)音聲清妙。(叁)得以生天。(四)生于王家,其位尊貴。(五)終究能證涅槃。[大智度論卷六十七、大唐西域記卷二、法苑珠林卷叁十七、萬善同歸集卷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右繞”的解釋

  (術語)敬禮之一。在尊者之傍旋繞于右也。無量壽經上曰:“稽首佛足,右繞叁匝。”象器箋十曰:“四分律雲:客比丘于塔邊,左行過,護塔神嗔。佛言:不應左行過,應右繞塔而過。薩婆多毗尼毗婆沙雲:右繞者順佛法故,所以右繞。”寄歸傳叁曰:“言旋右者,梵雲缽喇特崎拏Pradak&sdotblw;i&ndotblw;a,缽喇字緣,乃有多義。此中意趣,事表旋行。特崎拏即是其右,總明尊便之目,故時人名右手爲特崎拏。意是從其右邊,爲尊爲便,方合旋繞之儀。”然解右繞之古義甚多,依南山,義淨之意,則向尊者右手邊而旋,出于其左手邊,是爲右繞。反之即爲左繞。南山之歸敬儀曰:“右繞者面西北轉,右肩袒侍,向佛而恭。比見有僧,非于此法,便東回北轉,此爲右繞。西竺梵僧,阗聚京邑,經行旋繞,目閱其蹤,並乃西回而爲右繞,以順天道,如日月焉。”是以尊者之左手爲東,其右手爲西者。義淨之寄歸傳叁曰:“但可依其梵本,並須杜塞人情,向右邊爲右繞,向左邊爲左繞。斯爲聖製,勿致疑惑。”是亦以尊者之左手爲左邊,尊者之右手爲右邊者。然南山之感通傳曰:“戒壇之舉,住持之式相也。衆僧說戒受戒,盡往登之,事訖東回左轉,南出而返也。”此左旋也。此相違者元照解之,曰歸敬儀示繞佛之儀,感通傳示繞壇之義者也。資持記下叁之二曰:“然諸經論,皆令右繞。古今诤論,紛紛不息。都緣不曉繞佛繞壇兩儀自別。(中略)繞佛者本乎致敬,繞壇者便于行事。致敬則必須右繞,表執持之恭勤。行事則必須左繞,使上下而倫序。”象器箋十曰:“忠按:禅林巡堂者,左繞而准繞壇儀。尋常行道者,右繞而准繞佛儀。”又慧琳音義二十一示萬字形與白毫右旋之圖。右繞左繞由我以尊者之左右爲標准也。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右繞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