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遍滿一切,融通無礙;即指聖者妙智所證的實相之理。由智慧所悟之真如,其存在之本質圓滿周遍,其作用自在,且周行于一切,故稱爲圓通。複次,以智慧通達真如之道理或實踐,亦可稱圓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謂,二十五位菩薩各個皆具圓通,共有六塵、六根、六識、七大等二十五圓通。此外,楞嚴會上二十五聖之中,以觀世音之耳根圓通爲最上,故稱爲圓通尊、圓通大士。[楞嚴經圓通疏前茅卷下、楞嚴經纂注卷五]
(術語)妙智所證之理曰圓通。性體周遍爲圓,妙用無礙爲通。又以覺慧周遍通解通入法性,謂爲圓通。此前義就所證理體釋之。後義就能證行門釋之。楞嚴經圓通之目,據後義。經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問:陳圓通之法門。謂音聲爲圓通之門乃至耳根爲圓通之門也。經五曰:“阿難及諸大衆,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又曰:“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爲圓通。從何方便,入叁摩地?(中略)如吾所證,音聲爲上。”楞嚴正脈疏曰:“六根互用,周遍圓融,成玆妙果。其修入方法,最爲方便者,即從耳根修入,耳根聞性。人人本自圓通。如十方擊鼓,一時並聞,是圓也。隔牆聽音,遠近能悉,是通也。聲有動靜,循環代謝。而聞性湛然常住,了無生滅。若不尋聲流轉。而能反聞自性。漸至動靜雙除,根塵回脫,寂滅現前,六根互相爲用,遂得圓通。”叁藏法數四十六曰:“性體周遍曰圓,妙用無礙曰通。乃一切衆生本有之心源。諸佛菩薩所證之聖境也。”[囗@又]觀音爲圓通大士。見圓通大士項。
道理圓融而無礙。 - 陳義孝編
智慧神通,圓融無礙,稱爲“圓通”。據《叁藏法數》解釋:“性體周遍曰圓,妙用無礙曰通。乃一切衆生本有之心源,諸佛菩薩所證之聖境也。”《楞嚴經》中介紹了二十五位大士“一門深入”、各證“圓通”之事,至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爲止。因此,觀世音菩薩又稱“圓通大士”。如宋·沈遼《奉贈行師參慎禅師》詩:“觀音二十五圓通,止在禅師一指中。”俗語中用以指通達事理,處世靈活。如《梁書·處士傳·陶弘景》:“弘景爲人,圓通謹慎。”也指圓滑世故,含貶義。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叁回:“這撫臺是個極圓通的人,雖然疑心他,卻不肯去盤問他。”(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道理圓融而無礙。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