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禅僧。福州人,俗姓潘。師之事迹,各史傳所載有所不同,據宋高僧傳卷十一所載,師受戒于嵩山會善寺,後谒百丈禅師悟道。居秦望山古松巅,與鵲爲鄰,人號鳥窠禅帥。唐元和初,太守裴常棣爲造招賢寺使居之。太和七年( 833)九月入寂,世壽九十九,法臘八十。建塔于石甑山下。
據景德傳燈錄卷四道林傳載,師之法名爲道林,于荊州果願寺受戒,參谒國一禅師悟道,居秦望山長松上,人稱鳥窠禅師。元和年中太守白居易屢前往問法。後于長慶四年(824)二月入寂,世壽八十四,法臘六十叁。錄又雲(大五一·二叁○中):“有雲師名圓修者,恐是谥號。”又宋高僧傳中未舉出道林之名。[聯燈會要卷二、五燈會元卷二]
(二)(1575~1635)明代臨濟宗僧。號天隱。江蘇宜興人,俗姓闵。二十四歲出家,未久嗣龍池院幻有正傳之法。曆住江蘇磬山、法濟禅院、浙江報恩禅院。後于崇祯八年九月入寂,世壽六十一,法臘叁十七。遺有天隱和尚語錄十五卷行世。[續燈存稿卷十、五燈會元續略卷八]
(術語)在臺家圓教,同時修空假中之叁觀也。又圓滿修萬行也。圓覺經曰:“圓修叁種。”元照彌陀經疏上曰:“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果號。”
1.在天臺圓教是指同時兼修空假中叁觀。2.圓滿的修習萬行。 - 陳義孝編
圓滿的修習萬行。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