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略稱。舊譯陰入界,或作陰界入。通稱爲叁科。爲諸法分類之名目。
有關于叁科之由來,據俱舍論卷一載,系爲有情之愚、根、樂等而分別說蘊處界叁科。愚,或愚于心所、色法,或愚于色心二法,爲愚于心所者說五蘊,爲愚于色法者說十二處,爲愚于色心二法者說十八界;根有利根、中根、鈍根,爲利根說五蘊,爲中根說十二處,爲鈍根說十八界;有情之樂欲亦有略、中、廣叁種,爲欲略說者說五蘊、爲欲中說者說十二處,爲欲廣說者說十八界。[雜阿毗昙心論卷一、俱舍論光記卷一]
(術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略稱。舊譯曰陰入界,普通名之爲叁科。分類諸法萬有之名也。俱舍論第一頌曰:“愚根樂叁故,說蘊處界叁。”
舊譯爲陰、入、界。其中蘊即五蘊,又名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爲衆生的心身。處即十二處,又名十二入,即六根對六塵之處。界即十八界,爲六根對六塵,生起六識,叁六共爲十八,界即境界。此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通常叫做叁科。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