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謂佛之究竟覺悟。以其別于菩薩之相似覺、隨分覺,故稱真覺。
(二)(665~713)唐代禅僧。浙江永嘉人。字明道。初習天臺止觀,後修禅觀。嘗與左溪玄朗、東陽玄策共谒六祖,相見問答數回即受印可,其日並留止一宿,時人稱爲“一宿覺”。後返溫州,大闡禅風,學者輻湊,時人尊稱爲“真覺大師”。(參閱“玄覺”2035)
(叁)(1265~1334)元代臨濟宗虎丘派僧。浙江天臺人,俗姓葉。字無見,法名先睹。從天甯古田垕公剃發受戒,後投瑞岩方山文寶,大悟而爲其法嗣。結茅于天臺華頂高庵善悟之故址,道化大行,時稱高庵再世。元統二年示寂,世壽七十。塔號寂光。有無見睹禅師語錄二卷行世。[續燈存稿卷七、佛祖綱目卷四十一、五燈嚴統卷二十一]
(術語)佛之究竟覺悟也。別于菩薩之相似覺隨分覺,故雲真覺。唯識論七曰:“未得真覺,恒處夢中,故佛說爲生死長夜。”
真正究竟的覺悟,亦即佛的覺悟。 - 陳義孝編
真正究竟的覺悟,亦即佛的覺悟。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