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真空?真空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真空”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真空”的解釋

  (一)真如之理體遠離一切迷情所見之相,杜絕“有、空”之相對,故稱真空。如大乘起信論所說之空真如、唯識所說之二空真如、華嚴所說叁觀中之真空觀等均屬之。又大乘以非有之有,稱爲妙有;非空之空,稱爲真空。此乃大乘至極之真空。(參閱“空”3467、“真空妙有”4215)

  (二)指小乘之涅槃境界。以其非假,故稱真;以其離相,故稱空。乃空無一物之偏真單空。[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一上]

  (叁)(855~937)新羅僧。雞林人。從伽耶山之善融出家,受具足戒後窮究叁藏,複遊曆四方。後住持小伯山寺。高麗太祖二十年(937)入京,甚受太祖禮遇,然未久即入寂,世壽八十叁。帝谥“真空大師”之號。[朝鮮金石總覽上豐基毗肀真空大師普法塔銘]

  (四)(1204~1268)日本叁論宗僧,京都大通寺律僧。俗姓藤原。自幼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深研性相之學,複受兩部灌頂,深得小野、廣澤二流之秘要。聖一國師自宋返日後,師嘗從之習宗鏡錄。曆主高野叁昧院、萬祥山大通寺、鐮倉無量壽院。文永五年入寂,世壽六十五。遺有叁論玄義檢幽鈔、往生論注鈔、十因文集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真空”的解釋

  (術語)小乘之涅槃也。非僞故雲真,離相故雲空。是無一物之偏真單空也。行宗記一上曰:“真空者即滅谛涅槃,非僞故真,離相故空。”[囗@又]真如之理性離一切迷情所見之相,故雲真空。即起信論所明之空真如,唯識所說之二空真如,華嚴所說叁觀中之真空觀是也。[囗@又]對于非有之有爲妙有,謂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極之真空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真空”的解釋

  1.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這是大乘至極的真空。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真空”的解釋

  《大般若經》卷五六七謂,般若波羅密多(大智慧到彼岸)“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常人見佛家多談“空”,便以爲否定一切存在。這是一種誤解。其實,佛家要否定的只是妄心所生的妄相,並不否定一切事物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空”也就是“妙有”,所謂“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學佛而未理解,偏執于“空”論,甚至于否定因果,便成了“頑空”。正如唐·慧能《壇經·般若品》所就:“念念說空,不識真空”。佛家言“空”,是說事物都是由因緣相待而産生的,沒有獨立不變的“自性”,並不是否認事物的存在。清·王夫之指出,佛家“但見來無所從,去無所歸,遂謂性本真空,天地皆緣幻立”。今謂沒有空氣或只有極少量空氣處爲“真空”,如謂真空管,真空包裝。亦引申指不受任何勢力侵占、不受任何思想影響的地方。如冰心《晚晴集·從“五四”到“四五”》:“一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裏,生活的圈子無論多麼狹小,也總會受到周圍氣流的沖擊和激蕩。”(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真空”的解釋

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的境界,亦即小乘涅槃的境界,非空之空叫做真空,這是大乘至極的真空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真空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