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爲所崇尚之教旨;門,爲通入之義。據宗門十規論自敘載,于無言中勉強顯其言,于無法中勉強存其法。宗門一詞,宋以後成爲禅宗之自贊,余宗則稱教門。禅僧著書多冠宗門二字,如法眼文益之宗門十規論、道謙之大慧宗門武庫、宗永之宗門統要、圓澄之宗門或問等。
祖庭事苑卷八(卍續一一叁·一一七上):“宗門,謂叁學者莫不宗于此門,故謂之宗門。正宗記略雲:“古者謂禅門爲宗門,亦龍木祖師之意爾,亦謂吾宗門乃釋迦文一佛教之大宗正趣矣。”(中略)欲世世叁學之者,資之以爲其入道之印驗標正,乃知古者命吾禅門謂之宗門,而尊于教迹之外,殊是也。”
據日僧玄智之考信錄卷四載,宗門一詞,出自禅林,以楞伽經所說“佛語心爲宗,無門爲法門”,立佛心宗而自稱宗門。宗門,或稱宗乘,或略稱宗,然此稱非限于禅宗,于天臺,有經部宗、薩婆多宗,另有真宗、圓宗等名目。[四卷本楞伽經卷一、傳法正宗論卷下]
(術語)本爲諸宗之通稱,後爲禅宗自贊之稱,因之稱余宗曰教門。楞伽經一曰:“佛語心爲宗,無門爲法門。”祖庭事苑八曰:“宗門謂叁學者莫不宗此門,故謂之宗門。正宗記雲:所謂吾宗門,乃釋迦門一佛教之大宗正趣。(中略)乃知古者命吾禅門謂之宗門,而尊教迹之外殊,是也。”
專講禅宗的法門。其他法門,像天臺宗,淨土宗,法相宗,都叫教門。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