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ana^ga^min。旧译作阿那伽弥、阿那伽迷。略称那含。意译不还、不来、不来相。乃声闻四果中第三果之圣者。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此阶位之圣者中,若九品之惑全部断尽,则称阿那含果;若断除七品或八品,则称阿那含向;若断除七、八品,而所余之一、二品尚须对治成无漏之根,更须一度受生至欲界,称为一间(梵ekavi^cika )。又于阿那含果中,复有五种不还、七种不还、九种不还等别。[中阿含经卷三伽蓝经、大智度论卷三十二、大乘义章卷十一、慧苑音义卷上](参阅“五种不还”1176)
(术语)An&amacron;g&amacron;min,译曰不还。不来。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此圣者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还。大乘义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还。小乘法中,更不还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Anagamin == 阿那含
see Four Fruition.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 陈义孝编
此云不来。金刚疏云:是人欲界中死,生色无色界,于彼漏尽,不复来生。大论名阿那伽弥。阿那名不,伽弥名来。四教义翻云不还。 - 宋·普润法云
为声闻四果中的第三果,梵语意译不还,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此阶位的圣者中,若九品之惑全部断尽,则称阿那含果;若断除七品或八品,则称阿那含向;若断除七、八品,而所余之一、二品尚须对治成无漏之根,更须一度受生至欲界,称为一间。 - 于凌波居士著
声闻乘四果中第三果,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於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