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不死矫乱论?不死矫乱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不死矫乱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不死矫乱论”的解释

  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过去而起之分别见解。即针对不死(一说为所事之天)之问题,自己并非如实了知却矫乱回答他人者。此类外道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不死矫乱论、四不死矫乱论。即:(一)就善恶业报之问题,随一己所理解者而答覆他人。(二)就他世有无之问题,随问者之所见而答以如是如是。(三)就善不善法之问题,答以非善非恶。(四)取他人之见解而作为问题之答案。此类主张相当于外道十六宗中之“不死矫乱宗”。[长阿含卷十四梵动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九、大乘义章卷六](参阅“六十二见”1241)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不死矫乱论”的解释

瑜伽七卷六页云:不死矫乱论者:谓四种不死矫乱外道。如经广说应知。彼诸外道,若有人来,依最胜生道,问善不善;依决定胜道。问苦集灭道;便自称言:不死乱者。随于处所,依不死净天,不乱诘问;卽于彼所问,以言矫乱。或托余事,方便避之。或但随问者言辞而转。是中第一不死乱者,觉未开悟。第二、于所证法,起增上慢。第三、觉已开悟,而未决定。第四、羸劣愚钝。又复第一、怖畏妄语,及怖畏他人知其无智;故不分明答言:我无所知。第二、于自所证,未得无畏,惧他诘问,怖畏妄语,怖畏邪见;故不分明说我有所证。第三、怖畏邪见,怖畏妄语,惧他诘问;故不分明说我不决定。如是三种,假托余事,以言矫乱。第四、唯惧他诘;于最胜生道及决定胜道,皆不了达。于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说言我是愚钝,都无所了。但反问彼,随彼言辞而转,以矫乱彼。此四论发起因缘及能计者,幷破彼执,皆如经说。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见住。若有人来,有所诘问;卽以谄曲而行矫乱。当知此见,是恶见摄。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二解  瑜伽八十七卷三页云:或说不死矫乱论。应知此中,有二净天。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若唯能入世俗定者;当知是天、不善清净。于诸谛中,不了达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若能证入内法定者;当知是天、名善清净。于诸谛中,已了达故。其心已得善解脱故。当知无乱,亦有二种。一、无相无分别。二、有相有分别。此中第一、是善清净天。第二、是不善清净天。前清净天,于自不死,无乱而转。是故说名不死无乱。后不清净,若有依于不死无乱,有所诘问;便托余事,矫乱避之。以于诸谛无相心定,不善巧故。先兴心虑,作是思惟:我等既称不死无乱;复有所余不死无乱,于诸圣谛无相心定,已得善巧。彼所成德,望我为胜。彼若于中,诘问于我;我若记别,或为异记,或拨实有,或许非有。彼于记别,见如是等诸过失已;作是思惟:我于一切所诘问中,皆不应记。又于是中,见有余过。谓他由此,鉴我无知;因则轻笑不死无乱。有行谄者,作是思惟:我于此中,应如是记:非我净天一切隐密皆许记别。谓自所证及清净道。如是思已;故设诡言而相矫乱。彼既如是住邪思惟,遍布其心;于彼最上清净天所,故称我是不死无乱。由怀恐怖而无记别。勿我劣昧,为他所知。由是因缘,不能解脱。以此为室,而自安处。又有愚戆,专修止行;不能以其谄诈方便矫设乱言,但作是思:诸有来问,我当反诘。随彼所答,我当一切如言无减而印顺之。由是计度有差别故,建立四种。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不死矫乱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