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大不善地法?大不善地法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大不善地法”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大不善地法”的解释

  梵语a-kus/ala-maha^-bhu^mika-dharma。有部心所法之一。指与一切不善心相应而现起之两种心理现象,即:(一)无惭(梵a^hri^kya  ),对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所崇敬,无所随属。因恭敬所敌对之法,故为诸善士所厌。又或观自己所造之罪而无羞耻心称为无惭。(二)无愧(梵anapatra^pya  ),对现在、当来二世之罪果无所怖畏。又观他人所造之罪而无羞耻心,称为无愧。此二法恒与一切不善心周遍而俱起,故称大不善,其所依地之心王称为大不善地;又此二法为此地之所有,故称为大不善地法。[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俱舍论卷四、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参阅“惭愧”581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大不善地法”的解释

  (术语)于一切不善心相伴而起之二种心所法也,一无惭,二无愧。见俱舍论四。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大不善地法”的解释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十八页云:大不善地法有五种。一、无明。二、惛沉。三、掉举。四、无惭。五、无愧。又云:若法、一切不善心中可得;名大不善地法。谓若见苦所断,若见集所断,若见灭所断,若见道所断,若修所断,若在意地,若五识身,一切不善心中皆可得故;名大不善地法。应知此中无惭,无愧,唯在一切不善心中可得。故名大不善地法。惛沉,掉举,烦恼缠摄。通与一切不善心相应。又障止观,势用强故;复建立在不善地中。无明一种,随眠所摄。遍与一切不善心相应。故复立在不善地中。所余随眠及随烦恼,无如是义。
二解  俱舍论四卷六页云:如是已说大烦恼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于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唯遍不善心,无惭及无愧。论曰:唯二心所,但与一切不善心俱。谓无惭愧。故唯二种,名此地法。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大不善地法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