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二业?二业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二业”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一)据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即:(一)引业与满业。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如人趣中,所有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此为总报;其中复有智愚、美丑等差异,称为别报。引发总报之业因,称为引业;成满其别报之业因,则称为满业。(二)善业与恶业。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作,能感善趣之乐果;恶业为五逆、十恶等罪恶之所作,能引恶趣之苦果。

(二)助业与正业。净土宗善导立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正行,以五正行中之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四者,名为助业,即能资助往生之业者;而唯以称名为正业,即正为往生之正因者。[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散善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名数)一引业,于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囗@又]定不之二业:一定业,定受苦乐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三种。二不定业。不定受果报者。见瑜伽论九,法华玄赞十。[囗@又]黑白之二业:一黑业,可感秽恶不净之苦果者。二白业,可感净妙清白之乐果者。见智度论九十四,玄义二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名数)一引业,二满业。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例如人趣上自一人下至贱民,同一人趣之果报为总报,其中根有利钝,形有好丑,福有多少等,人人各异,谓之别报,引发其总报之业因,谓之引业,成满其别业之业因,谓之满业。见俱舍论十七。[囗@又]一、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作而能感善趣之乐果者。二、恶业,为五逆十恶等罪恶之所作而能引恶趣之苦果者。见俱舍论十七。[囗@又]一、助业,善导所立五正行中前三后一之四业,能资助往生之业者。二、正业,五正行中第四之称名正为往生之正因者。观经散善义曰:“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出俱舍论]  一引业谓若宿世善业引发。生于人中。则得珍宝丰足。多受快乐。若由宿世恶业引发。生于人中。则感贫穷困乏。受诸苦恼。是名引业。二满业谓由宿世修一善业。感一生中大富多财。乘此更修众善。展转生官贵家。乃至圆满究竟善果。是名满业。若由宿世造一恶业。感一生贫穷苦恼。乘此更造众恶。展转生贫穷家。乃至圆满极恶之果。是名满业。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1.引业和满业。造善恶业后,此业能牵引众生,生于六趣四生,受苦乐报,名为引业,这是就此业的因位而言。待到此业种子,在第八识中,薰习成熟,发为果报时,则能使造者,在六趣四生中,得种种身,享种种受,如强弱夭寿苦乐等,皆能令其圆满,名为满业,这是就此业的果位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指引业与满业。依《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名引业与别业。六趣各有总、别二报,如人趣中,所有的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此为总报;其中复有智愚、美丑等差异,称为别报。引发总报的业因,称为引业;成满其别报的业因,则称为满业。此外,善业与恶业亦称二业。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作,能感善趣之乐果;恶业为五逆、十恶等罪恶之所作,能引恶趣之苦果。 - 于凌波居士著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二业”的解释

分四种解说。

  一是引业与满业。引业又名总报业,即引发总报的业,如人类彼此各具六根,彼此遭受共同的果报。满业又名别报业。即成就圆满别报的业,如人人有不同的果报。

  二是善业与恶业。善业是善良的行为作业,如修五戒十善。恶业是恶劣的行为作业,如造五逆和十恶。

  三是定业与不定业。定业是一定受果报的业;不定业是不一定要受果报的业。

  四是共业与不共业。

  共业是招感共同的果报业因。

  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二业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