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究竟退、不究竟退。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修行人退其道心有二种分别:(一)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由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发起菩提之愿,称为究竟退。(二)修行之初,努力精进,中途懈惰,退其道心,而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称为不究竟退。
[出地持经] 一究竟退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二不究竟退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惰。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 明·一如等 撰
瑜伽五十一卷十九页云:问如世尊言:我说阿罗汉苾刍,于四种增上心法现法安乐住中,随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种子,皆已永害;云何复起下地烦恼?若不复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种。一者、断退,二者、住退。言断退者:唯是异生。言住退者:是诸圣者亦是异生。若世间道,断诸烦恼,复起现前;当知尔时,断退故退。亦是住退。若出世道,断烦恼已,心营世务,不专修习如理作意;由此不能于其中间现法乐住,数起现前;如先所得后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断烦恼,不复现前。如是名为住退故退;非是断退。又若已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而彼一切染法种子,未永害者;云何名为心善解脱阿罗汉果,诸漏永尽。若已永害;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