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佛陀?佛陀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翻译名义集、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佛陀”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佛陀”的解释

  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佛驮、浮陀、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

  (一)指释迦牟尼。(参阅“释迦牟尼”6824)

  (二)觉知三世一切诸法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示现于人类历史上之佛陀,唯有释迦牟尼。但依经典所载,则有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过去有燃灯佛等诸佛,未来则有弥勒佛等诸佛示现。十方,例如著名之东方阿■佛、西方之阿弥陀佛等。又摄大乘论释卷十五有诸佛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说。又以众生皆具佛性之故,遂有“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即身成佛”或“即心即佛”等说,进而有“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说。

  (三)五世纪天竺禅僧。初结友六人,同修定业。五僧证果,唯师未获,后游历至平城,受北魏孝文帝礼敬,终于恒安城内证得道果。未久随帝南迁,于洛阳设静院以居之。屡往嵩山,高谢人世。太和二十年(496),帝敕就少室山为之立寺,此即著名之少林寺。四海闻风响会者,常达数百。自此嵩山少室,更以禅法驰誉。[续高僧传卷十六、魏书释老志](参阅“佛陀禅师”2641)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佛陀”的解释

  (术语)又作佛驮。如来十号之一。常略称曰佛。见佛条。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佛陀”的解释

  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见佛条。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佛陀”的解释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页云:言佛陀者:谓毕竟断一切烦恼,幷诸习气,现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 朱芾煌

【翻译名义集】对“什么是佛陀”的解释

  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源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肇曰: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其道虚玄,固已妙绝常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测。同万物之为,而居不为之域。处言数之内,而止无言之乡。非有,而不可为无。非无,而不可为有。寂寞虚旷,物莫能测。不知所以名,故强谓之觉。其为至也,亦以极矣。何则?夫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是以则真者同真,法伪者同伪。如来冥照灵谐,一彼实相,实相之相,即如来相。无机子叙六即佛曰:痴禅任性,滥上圣以矜高,狂慧随情,居下凡而自屈。由是天台智者祖师,明六即佛。破二种见,拣其太过,六分因果之事殊,收彼不收,即显圣凡之理等。沉生死海,如宝在暗而不失。升涅槃山,犹金出矿以非得。不一不异,其道融通,无是无非,此智圆妙。今述鄙颂,式赞大猷,庶几见闻,咸得开悟云尔!一、颂理即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二、颂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三、颂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四、颂相似即佛,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五、颂分真即佛,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六、颂究竟即佛,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 宋·普润法云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佛陀”的解释

佛的简称,觉者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佛陀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