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与智慧之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之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之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菩萨一切行为,虽总摄于福行与智行,若加以区别,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此中,前五者属于福行,智慧属智行;或以前三者属福行,智慧属智行,而居中之精进、禅定则通于智行与福行。
又以菩萨自初发心修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现法身,庄严佛果,故称福德庄严,略称福严,属利他之行;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庄严佛果,故称智慧庄严,略称智严,属自利之行。菩萨若具足二种庄严而自利利他,则能知佛性。[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乘义章卷十二、大乘入道次第、释门归敬仪卷中]
(术语)一福德,二智慧。即二种庄严。此二德庄严法身者也。菩萨自初发心,修六度万行,具足所有之福德,能显现法身,谓之福德庄严,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谓之智慧庄严。六度中布施等六度为福德庄严,第六般若为智慧庄严。又福德属于利他。智慧属于自利。菩萨一切之万行,摄在此二者也。涅槃经二十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种庄严者,则知佛性。”
福德与智慧。佛菩萨的化身,即以福德和智慧来作庄严。 - 陈义孝编
福德与智慧的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的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的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菩萨一切行为,虽总摄于福行与智行,若加以区别,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此中前五者属于福行,智慧属智行;或以前三者属福行,智慧属智行,而居中之精进、禅定则通于智行与福行。 - 于凌波居士著
福德与智慧,佛菩萨的化身,即以福德与智慧来作庄严。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