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星子县,庐山南麓。系东晋咸康六年(340),右将军王羲之舍其故宅,为三藏佛陀耶舍所建。唐元和(806~820)年中,智常再事兴建,白乐天、李渤等文人亦常来访道。尔后成为禅院。宋太平兴国九年(984)道诠住寺,为第十二世。道俗云集,门风大振。后迭经克文、正贤、昙华、慧南诸师住持,遂为禅家大道场。今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殿等,诸堂完备,为庐山第一。寺庭有宋式香炉台,寺后山顶传有为佛陀耶舍所造之舍利塔,颇富景趣。[梁高僧传卷二、宋高僧传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七、卷二十、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八七○、山川典第一三八]
(寺名)在江西卢山。西晋咸康六年,右将军王义之舍其故宅为西天达摩多罗所建。唐元和中,智常住此而复兴,白乐天,李渤等,时来访道。尔后为禅院,经第二世澹权,第三世怀恽,第四世弘章,而策贞慧超又居之。宋太平兴国九年,道诠住之为第十二世,义柔嗣之。淳化四年,柔寂而慧诚补第十四世之席,住十四年。历可宣慧通等,有志芝,于山顶结茅庵而居。其次正贤住之,于宋代为禅宗之大道场。见传灯录,续传灯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