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身、口、意三业。中观论有“起三行”之语,即为起动三业之谓。(参阅“三业”638)
(二)三行又指:(一)福行,即行十善等福,能招感天上、人间之果。(二)罪行,又称非福行。即行十恶等罪,能招感三恶道之苦。(三)不动行,又称无动行。即修有漏之禅定,能招感色界、无色界之果。因禅定不动,感果不动,福行罪行,非如异变,故称不动。[大智度论卷八十八]
(名数)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间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恶等罪感三恶道之苦者。三不动业,又曰无动行。修有漏之禅定感色界无色界之果者。是为禅定不动之行,故云不动,又感果不动,如福行罪行时,非如异变,故云不动。见智度论八十八。
[亦名三种业出大智度论并正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念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报生畜生饿鬼地狱。责罪受苦。故名罪行。(五逆者。一杀父母。二破和合僧。三出佛身血。四杀阿罗汉。五破羯磨僧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也。)三无动行(亦名不动行 - 明·一如等 撰
福行、罪行、不动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不动行是四禅、四空处的禅行,也可以说是无漏解脱三昧的出世间行。 - 陈义孝编
善行。不善行。不动行。人天福业名为善行。三涂罪业名不善行。色界无色界空地名不动行 - 唐·李师政 撰
瑜伽九十九卷五页云:云何名行?谓略有三行。一者、有犯。二者、无犯。三者、还净。如是三种,略摄为二。一者、邪行。二者、正行。应知有犯,说名邪行;无犯还净,说名正行。
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十六页云:三行者:谓身行、语行、意行。身行云何?答:身亦名身行,身业亦名身行,入息出息亦名身行。于此义中,意说入息出息身行。所以者何?入息者:呼吸外风,令入身内。出息者:引发内风,令出身外。由此势力,令身动转,通畅安隐。故入出息,说为身行。语行云何?答:语亦名语行,语业亦名语行,寻伺亦名语行。于此义中,意说寻伺语行。所以者何?要寻伺已,能发语言;非无寻伺。是故寻伺,说为语行。意行云何?答:意亦名意行,意业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于此义中,意说想思意行。所以者何?以想及思,是心所法,依止于心,系属于心,依心而转,扶助于心。是故想思,说为意行。 - 朱芾煌
三行者:福行、罪行、不动行。
一、福行 为欲界之善业,当招乐果,是为福行。
二、罪行 为欲界之恶业,当招苦果,是为罪行。
三、不动行 为属于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意业,执持不动,不属善恶,是谓不动行也。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