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火葬?火葬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俗语佛源中都找到了“什么是火葬”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火葬”的解释

  梵语agnidagdha。印度四葬之一。又作荼毗(巴jha^pita  ,即燃烧之意)。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印度自古最重视火葬,在佛陀出世以前,此一葬法被视为正葬。我国原以土葬为主,然亦行火葬,南宋高宗时曾禁止民间火葬之法。又依地域不同,葬法有别,据五杂俎卷六载,吴越之民多用火葬,西北之民则多葬于平地。日本亦行火葬,以文武天皇四年(700)道昭示寂,为日本火葬之始。[阿闼婆吠陀卷十八、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大唐西域记卷二](参阅“四葬”178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火葬”的解释

  (仪式)天竺四葬之一。梵语曰荼毗。又曰阇维Jh&amacron;pita,译为焚烧。谓以火烧之也。经中所谓全身舍利者埋葬也,身分舍利者火葬之结果也,佛取火葬。后分涅槃经下曰:“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荼毗。经于七日,焚妙香楼,尔乃方尽。”(妙香楼,安置金棺之处)。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火葬”的解释

  古印度四种葬法(水葬、火葬、土葬、鸟葬)之一。梵语名荼毗或阇维,译为焚烧。《涅槃经》下:“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荼毗,经于七日。”我国古代基本用土葬,佛教传入后则火葬渐行。清·顾炎武《日知录·体制·火葬》:“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三:“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于此可见佛教对民俗影响之大。又作“火化”。宋·洪迈《夷坚丙志·赵缩手》:“据榻趺坐,傍人怪其不言,就视,已卒矣……越三日火化,其骨钩联如锁子云。”车若水《脚气集》:“今贫民无地可葬,又被他说火化上天,葬礼亦被夺了。”我国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因此对火葬之俗总的来说是排斥的,甚至是禁止的。宋太祖建隆三年曾下诏禁之,明、清两代亦悬为厉禁。近代受西方各国影响,人们的看法才有较大的转变,现在更成为我国大力提倡的主要葬法。(常正)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火葬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