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dr!s!t!ipara^mars/a。乃执着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全称见等取见。略称见取。系四取之一,五见之一,十随眠之一。有漏劣法为圣者所断,故执此劣法为胜者,称为见取。此以染污之慧为体,唯分别起,能障苦及不净之无颠倒解为业。另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之“七见”项载,见取见又作戒盗见,指不知如来之正戒,妄执牛戒、狗戒等外道、不正之戒法,而误以为可达涅槃之戒行,此种执着即称见取见。[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俱舍论卷十九、显扬圣教论卷一、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四十七、瑜伽师地论卷八、成唯识论卷六](参阅“七见”98、“十随眠”499、“五见”1099、“四取”1704)
(术语)五见之一。确执诸邪见及自身以为最胜为一切斗诤之本者,以一切劣为胜者。唯识论六曰:“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俱舍论十九曰:“于劣为胜,名为见取。有漏为劣,圣所断故。执劣为胜,总名见取。理实应立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见取。”法界次第上之上曰:“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故曰见取。”梵D&rdotblw;&sdotblw;&tdotblw;ipar&amacron;marśa。
执着自己的见解,安住不舍,而且强非为是,即近于普通人的成见。 - 陈义孝编
十种烦恼之一,五见之一。乃执著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又称为见等取见,略称见取。有漏劣法为圣者所断,故执此劣法为胜者,称为见取。此以染污之慧为体,唯分别起,能障苦及不净之无颠倒解为业。《成唯识论》曰:“四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争所依为业。”参阅“五见”条。 - 于凌波居士著
见即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捨,对於这三不正见,执以为实。见取见又名非果计果,即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却妄执已得圣果的错觉。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