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陀一代所说教法之相状差别,即种种教义之特征或差异,称为教相。若就此教相加以探讨、阐释、区别者,即称教相判释,略称判教、教判。一般而言,探讨教相之法门系属于学解研究之范畴;各宗派乃针对此点而另设实践之法门,以期学解与实践二门之并重。如法相宗有教相与观道之二门,天台宗有教相与观心之二门,日本净土真宗有教相与安心之二门。[法华玄义卷一]
(二)“事相”之对称。密教对法门之建立、义理之深浅等,或各种教理组织、教义解学等,加以研究、解释,称为教相。反之,实际之修法,则称为事相。日本圆仁于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一中于教相立明教之本源、辨教之起由、释教之深浅、明教义之别等四门。(参阅“事相”3041)
(术语)教观二门之一。谓分别教义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乃至真言之显密二教十住心是也。玄义一上曰:“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见教观条。
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是。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