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之立场而言,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故称假我。又作俗我。为“实我”之对称。就世间法中,言“我”之语,依大智度论卷一载有三根本,即:(一)邪见,指凡夫未去除我见,故妄执有真实的我。(二)慢,指有学之圣者虽已去除我见,犹存我慢,故说“我”语。 (三)名字,指佛及无学圣者,我见、我慢虽已去除,全无我执,为随世间流布,故说“我”语。如佛经中,所谓“如是我闻”、“设我得佛”等皆是,此等称呼五蕴和合之人,仅假借其名而无实体之我,即是随世流布我。大乘佛教虽破斥小乘、外道、凡夫等执着五蕴和合之假我为实体,然并不摈除名字之假我。(参阅“我”2937)
(术语)五蕴之假和合者。外道凡夫妄执之为实我,悟道之圣者了达为因缘生之假我。假我为因缘生,与兔角龟毛之都无不同。若拨无此假我,即为恶取空之邪见。经中诸贤圣之自称我者,皆但就假我而言,即如如是我闻,又我此土安稳。我说即是空,皆从人法假立为我也。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悟了道的圣者才能彻底的明白这个我乃是因缘所生的假我。 - 陈义孝编
佛教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称“诸法无我”。佛教以为,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故称假我。又作俗我。为“实我”之对称。就世间法中,言“我”之语,依《大智度论》卷一载有三根本,即:一、邪见,指凡夫未去除我见,故妄执有真实的我。二、慢,指有学之圣者虽已去除我见,犹存我慢,故说“我”语。三、名字,指佛及无学圣者,我见、我慢虽已去除,全无我执,为随世间流布,故说“我”语。如佛经中,所谓“如是我闻”、“设我得佛”等皆是,此等称呼五蕴和合之人,仅假借其名而无实体之我,即是随世流布我。大乘佛教虽破斥小乘、外道、凡夫等执著五蕴和合之假我为实体,然并不摈除名字之假我。 - 于凌波居士著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悟了道的性者,才能彻底的明白这个我乃是因缘所生的假我。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