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凝住一处之平等安静状态。远离本能所起的精神动摇,称为寂;断绝一切感觉苦痛之原因而呈现安静之状态,称为静。盖由修禅定,可令心止于一处、远离散乱等,且摄持平等。[显扬圣教论卷十三、六门教授习定论、往生论]
(二)指涅槃之寂灭无相。无生即寂,无灭即静;涅槃境界远离诸苦,湛然常住,无生无灭,故称为寂静。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就有余依及无余依地各说四种寂静。(一)有余依中:(1)苦寂静,谓永尽诸漏,及断除后有之众苦,而得当来不生之法。(2)烦恼寂静,谓断除一切之烦恼,而得毕竟不生之法。(3)不损恼有情寂静,谓永断烦恼,不造诸恶,修习诸善。(4)舍寂静,谓恒住于“舍”性之中,不喜不忧,安住于正念正知。(二)无余依中:(1)数教寂静,谓诸数及言教等并息。(2)一切依寂静,谓有余依中虽有施设依乃至后边依等八依,今于此境界中总断离此等诸依。(3)依依苦寂静,谓依准前述之八依,永灭除众生之苦。(4)依依苦生疑虑寂静,依准前述之八依,苦之疑虑不生。[法蕴足论卷四、卷六、般若灯论卷二、十八空论、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瑜伽论记卷二十四]
(术语)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即涅槃之理也。华严经一曰:“观寂静法,灭诸痴闇。”毗婆尸佛经下曰:“调御大丈夫,导引于群生,令至寂静道。”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寂静即涅槃理也。”往生要集上末曰:“一切诸法本来寂静,非有非无。”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的道理。 - 陈义孝编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寂静?世尊告曰:未来苦果、爱永断故。
二解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寂静?谓从善法欲、乃至一切菩提分法,及所得果,皆名寂静。
三解 瑜伽五十四卷三页云:诸无漏识、随其次第,有学解脱,名为寂静。无学解脱,名曰清凉。
四解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三苦永离故;名为寂静。
五解 如九种心住中说。
六解 如五圣智三摩地中说。
七解 杂集论八卷十五页云:又于现法、忧恼寂静。故次问言何故名寂静?于现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
八解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寂静者:于扰动心散乱恶觉随烦恼中,深见过患;摄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 朱芾煌
平静的;安宁的,指「涅槃」。 - 庄春江居士编
脱离一切之烦性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槃之道理。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