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金襕衣?金襕衣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金襕衣”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金襕衣”的解释

  即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作金襕袈裟、金缕袈裟、金色衣、黄金叠衣、金色叠衣。印度早已行之。贤愚经卷十二载,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尝手织金色之叠,欲赠如来,如来因使憍昙弥施舍众僧,众僧不取,后为弥勒所披着。中阿含经卷十三、杂宝藏经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大唐西域记卷六均有记载此事。长阿含经卷三、佛般泥洹经卷下则载述佛陀欲般涅槃时,阿罗汉弟子福贵献予佛陀黄金叠衣,佛陀乃为之宣说妙法。又大唐西域记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一载,佛陀以姨母所献之金色袈裟传于迦叶。另法苑珠林卷三十五引王玄策之西域志载于裟罗双树林边,见金色袈娑覆于释迦佛像,则此袈裟当系佛陀入灭后所制,非复前述之弥勒或迦叶所传持者。要之,以金色袈裟覆于佛像之说,最迟始于唐中叶(八世纪顷)。至于我国僧侣披着金襕衣之记载,散见于宋高僧传卷二十八、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庐山莲宗宝鉴序等书中。[菩萨璎珞经卷一、付法藏因缘传卷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金襕衣”的解释

  (物名)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氎衣,黄金氎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于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诃波阇波提,于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氎,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如来不受,告憍昙弥,使持其氎往施众僧。时波阇波提重白佛言:自佛出家,心每思念,故手自纺织,规心俟佛,唯愿垂愍受之。佛言知母专心,欲以施我。然以恩爱心,则福不弘广。若施众僧,则得报将愈多。我知此事,故相劝。因使憍昙弥持其衣,施舍众僧中,无欲取者。遂到弥勒前,彼受之被着,寻游化于波罗奈,佛因授弥勒当来成佛之记云。杂宝藏经第五,大毗婆沙论第百七十八等,亦略记之。西域记第六,记佛在迦毗罗城南尼拘卢陀僧伽蓝附近之大树下,受姨母大爱道金缕袈裟,又中阿含经第十三,谓佛于弥勒比丘,授当来成佛之记毕,更命阿难持金缕织成衣来,授之弥勒,更使施佛法众,其传虽略异,而其事则似同也。菩萨璎珞经第一,谓虚空神天叉手白言:过去诸佛,皆着织成金缕袈裟,亦如今日诸天所献,菩萨(释尊)即受八万四千织成金缕袈裟,以道神力合为一袈裟着体,又长阿含经第三,佛般泥洹经卷下等,谓佛当欲般涅槃,向拘夷那竭城途次,阿罗汉弟福贵,以黄金氎衣上佛,佛愍受之,为说妙法,此与前大爱道所献者,当为别事。又西域记第九,记佛当欲涅槃时,以曩日姨母所献之金缕袈裟与诸法藏,皆附属大迦叶。迦叶即承旨住持正法,结集已毕。至第二十年,欲自涅槃,乃登鸡足山,于顶上三峰之间,捧佛袈裟,入于三昧,誓欲于当来慈氏世尊兴世之时,授之弥勒,景德传灯录第一,亦承此说,虽云金缕僧伽梨衣传于迦叶,而阿育王传第四,付法藏因缘传第一等,以之为粪扫衣,不作金缕。殆其所传之殊乎。又法苑珠林第三十五,引西域志云:娑罗双树林边,别有一床,释迦佛塑像在上,右胁卧,身长二丈二尺四寸,以金色袈裟覆其上,今犹现在,数数放神光。据此可知王玄策渡天之时,佛涅槃像上,既有金色袈裟。是当与迦叶或弥勒传持者有别。或别于佛灭后制之,以覆佛身也。传说之异同,今难遽判其是非。支那似于中古以来用之,佛祖统纪第四十四,记宋真宗景德四年,诏使送金襕袈裟于惠州罗浮山中阁寺,奉释迦瑞像,为国建祈福道场。当时金襕衣,似甚贵重,未弘行于世。佛祖历代通载第三等,则云金皇统六年,赐清慧金襕僧伽梨大衣,又卢山莲宗宝鉴序云:元元贞二年正月,以金襕袈裟赐大德,则僧侣被着金襕衣,当自此时始。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金襕衣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