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九种大乘禅。乃不共外道与二乘,独为菩萨所修之九种禅定。略称九禅。法华玄义卷四比较诸禅,谓九大禅如醍醐,为出世间上上禅。九者即:(一)自性禅,观心之自性,一切诸法莫非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或唯住止,摄心不散;或唯住观,分别照了;或止观双修,定慧均等。
(二)一切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之禅。此有世间、出世间二种,其二种又各有三种禅。即:(1)现法乐住禅,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为第一寂灭。(2)出生三昧功德禅,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边之十力种性所摄之三昧,入一切无碍慧、无诤愿智之胜妙功德。(3)利益众生禅,布施众生除众苦,知所应说法,知恩报恩,能护诸恐怖忧苦为之开解。
(三)难禅,指难修之禅。此有三种:(1)第一难禅,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得心自在,哀愍众生为令成熟,故舍第一禅之乐而生欲界。(2)第二难禅,依禅出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深三昧。(3)第三难禅,依禅得无上菩提。
(四)一切门禅,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之意。有四种:(1)有觉有观禅,为色界初禅之定。(2)喜俱禅。(3)乐俱禅。(4)舍俱禅,色界第四禅定,无善恶憎爱,故称舍俱。
(五)善人禅,摄一切善法,大善根之众生所修,有五种:不味着、慈心俱、悲心俱、喜心俱、舍心俱。
(六)一切行禅,意指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此有十三种。即:(1)善禅,(2)无记化化禅,(3)止分禅,(4)观分禅,(5)自他利禅,(6)正念禅,(7)出生神通力功德禅, (8)名缘禅,(9)义缘禅,(10)止相缘禅,(11)举相缘禅,(12)舍相缘禅,(13)现法乐住第一义禅。
(七)除烦恼禅,若修此禅,能除灭众生种种苦恼。此有八种:(1)咒术所依禅,菩萨入定,除诸苦患、毒害、霜雹等。(2)除病禅,能除四大所起之众病。(3)云雨禅,兴致甘雨,能消灾旱,救诸饥馑。(4)等度禅,能救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之怖。(5)饶益禅,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之众生。(6)调伏禅,能以财物调伏众生。(7)开觉禅,开觉诸迷惑之众生。(8)等作禅,令众生之所作,悉皆成就。
(八)此世他世乐禅,修此禅定,能令众生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此有九种: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随说示现调伏众生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
(九)清净净禅,依此禅定,一切烦恼惑业悉断尽,可得大菩提清净之果,故名清净;“净”字重复,乃表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此有十种:(1)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2) 出世间清净净禅,(3)方便清净净禅,(4)得根本清净净禅,(5)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6) 入住起力清净净禅,(7)舍复入力清净净禅,(8)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9)离一切见清净净禅,(10)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菩萨地持经卷六方便处禅品、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
(名数)详见禅条,出世间之上上禅也。
(名数)九种之大乘禅也。此为不共于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禅定:一、自性禅,二、一切禅,三、难禅,四、一切门禅,五、善人禅,六、一切行禅,七、除烦恼禅,八、此世他世乐禅,九、清净净禅是也。原出于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于法华玄义第四上,并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等,称之为九种大禅,为出世间上上禅中之种别也。自性禅者,观心之实性,观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或唯住于止而摄心不散。或唯住于观而分别照了。或止观双修而定慧均等也。一切禅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之禅也。此有世间出世间之二种。又其二种,各有现法乐住禅,出生三昧功德禅,利益众生禅之三种。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名为现法乐住禅。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十力种性所摄之三昧,入于一切无碍慧,无诤愿智之胜妙功德,名为出生三昧功德禅。布施于众生,护诸恐怖,能为开解,名为利益众生禅。难禅者,意为难修之禅。亦有三种:久习胜妙之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愍众生,欲使成熟,故舍第一禅之乐而生于欲界,名为第一难禅。依禅而出生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之诸深三昧,名为第二难禅。依禅而得无上菩提,名为第三难禅。一切门禅者,为一切禅皆从此门出之意。此有与有觉有观俱之禅,与喜俱之禅,与乐俱之禅,与舍俱之禅等四种。欲界及初静虑,有觉有观也。第二静虑,喜也。第三静虑,乐也。第四静虑,舍也。善人禅者,为大善根众生所修。此有不味着,与慈心俱,与悲心俱,与喜心俱,与舍心俱之五种。一切行禅者,意为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之禅,此有十三种: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禅,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缘禅,义缘禅,止相缘禅,举相缘禅,舍相缘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是也。摄一切之善法,名为善禅。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谓为无记化化禅。摄心不散,与定相应,谓为止分禅。分别照了,与慧相应,谓为观分禅。正定现前时,即能自利利他,谓为自他利禅。正念思维,无诸杂想,谓为正念禅。得此大定,一切之神通功德,悉由是出生,谓为出生神通力功德禅。于一切诸法之名相因缘,悉为通达无碍,谓为名缘禅。于一切诸法之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谓为义缘禅。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谓为止相缘禅。能照了诸法起灭之因缘,悉皆清净无碍,谓为举相缘禅。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着,谓为舍相缘禅。因此定而现,得法喜之乐,安住于第一义,名为现法乐住第一义禅。除烦恼禅者,意为能除众生种种苦患疾病等之禅。此有八种:咒术所依禅、除病禅、云雨禅、等度禅、饶益禅、调伏禅、开觉禅、等作禅是也。因此定能除诸苦患、毒害、霜雹、热病及鬼,谓为咒术所依禅。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之众病,谓为除病禅。兴甘雨,能销灾旱,救诸饥馑,谓为云雨禅。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之怖,谓为等度禅。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之众生,谓为饶益禅。能以财物调伏众生,谓为调伏禅。能等开觉迷惑之众生,谓为开觉禅。使众生所作,悉为成就。谓为等作禅。此世他世乐禅者,谓能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之禅定。此有九种:能变现种种之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谓为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谓为随说调伏众生禅。能以正法教诫训谕,调伏一切众生,谓为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能为恶业之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等趣,使之改恶迁善,谓为为众生示恶趣禅。为不能辩说正法之众生,即以辩才饶益之,使其心识开悟,谓为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为失正念之众生,能以正念饶益之,使其不生邪见,谓为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之赞颂,摩得勒伽论,流通正法,使久住于世,谓为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便等种种之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谓为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放大光明,暂使修罗等趣息其苦恼,名为暂息恶趣放光明禅。清净净禅者,谓断尽一切烦恼惑业,得大菩提清净果之禅。此有十种:世间清净净不昧不染污禅、出世间清净净禅、方便清净净禅、得根本清净净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住起力清净净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烦恼智库断清净净禅是也。又出于法华玄义讲述第四之上。
九种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 - 陈义孝编
一自性禅 二一切禅 三难禅 四一切门禅 五善人禅 六一切行禅 七除烦恼禅 八此世他世禅 九清净净禅
次四依而辩九种禅者。菩萨既得正依凭处。则能进修深广之大行也。至论深广之内行。莫若禅定。故大智度论云。禅最大如王。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起转法轮入涅槃。所有胜妙功德。悉在禅中。今明别观。菩萨成道。起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并在九种禅中。故次四依而辩也。此九种禅。缨络经中。虽有其意。而不列名。解释弥勒菩萨造地持处。明六波罗蜜。方乃辩出九种相。并是菩萨不共之禅。从自性禅乃至清净。不与二乘人共。今为明菩萨不共次第。深广内行。思惟修法。于六波罗蜜中。的别出此九种大禅。此九通名禅者。翻释名同前。是则名同。而法相有别
一自性禅 云何名自性禅。于菩萨藏闻思前。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此二同类。或俱分。是自性禅
二一切禅 云何名菩萨一切禅。略说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又随其所应。各有三种。一者现法乐住禅。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三者利益众生禅。菩萨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自举心息。舍离味著及一切想。是名现法乐住禅。菩萨禅定。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十力种性。所摄三昧。彼诸三昧。一切声闻。辟支佛。不知其名。况复能知。起及所出生二乘解脱除。入一切无碍慧无诤愿智。胜妙功德。是名菩萨出生三昧功德禅。利益众生禅者。十一种如前释。菩萨依布施众生。所作以义饶益。皆与同事。为除众苦。知所应说。知恩报恩。护诸恐怖。诸难忧苦。能为开解。资生不具。给施所须。如法畜众。善能随顺。见实功德。欢喜赞叹。等心折伏。神力恐怖。或令欢喜。是名略说一切禅。无余无上
三难禅 云何菩萨难禅。略说三种。菩萨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愍众生。欲令成熟。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是名菩萨第一难禅。菩萨依禅。出生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是名第二难禅。菩萨依禅。得无上菩提。是名第三难禅也
四一切门禅 云何菩萨一切门禅。略说四种。一者有觉有观俱禅。二者喜俱禅。三者乐俱禅。四者舍俱禅
五善人禅 云何菩萨善人禅。略说五种。一者不味著。二者慈心俱。三者悲心俱。四者喜心俱。五者舍心俱
六一切行禅 云何菩萨一切行禅。谓六种七种。略说十三种。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观分自他利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缘义缘止相缘举相缘舍相缘现法乐住第一义禅。是十三种菩萨一切行禅也
七除恼禅 云何菩萨除恼禅。略说八种。一者菩萨入定。除诸苦患毒害霜雹热病鬼。是名咒术所依禅。二者菩萨入定。能除四大所起众病。是名除病禅。三者菩萨入定。兴致甘雨。能消灾旱。救诸饥馑。是名云雨禅。四者菩萨入定。济诸恐难。一切水陆。人非人怖。是名等度禅。五者菩萨入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是名饶益禅。六者菩萨入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是名调伏禅。七者菩萨入定。觉诸迷醉迷十方者等开觉之。是名开觉禅。八者菩萨入定。众生所作。悉令成就是名等作禅
八此世他世乐禅 略说九种。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二者随说调伏众生禅。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所谓书数算计。资生方便法。如是等种种众具禅。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
九清净净禅 云何菩萨清净净禅。略说十种。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三者方便清净净禅。四者得根本清净净禅。五者得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六者住起力清净净禅。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八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十者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如是菩萨无量禅。得大菩提果菩萨依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
是中所明九种禅。从始至终。并是出地持处弥勒菩萨之所说。未有一句私言。读者自思取其意也 - 隋·智顗 撰
地持经明九种大禅: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
一、自性禅 谓于菩萨藏闻思从前所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俱分,无不摄也。
二、一切禅 谓修此禅定,则自行化他一切诸法,无不摄也,名有三种:
一者、善法乐住禅 谓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舍离味着,及一切相,现得法喜之乐,而住于定也。
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 谓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数,一切三昧功德也。
三者、利益众生禅 谓众生所作,皆与同事,复以法义,开导饶益,莫不令其离苦得乐也。
三、难禅 难禅者,谓此禅定不易修也。名有三种:
第一难禅 谓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愍众生,欲令成就,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也。
第二难禅 谓依此定,出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也。
第三难禅 谓依此定,得无上菩提也。
四、一切门禅 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
一者、有觉有观禅 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昧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
二者、喜俱禅 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
三者、乐俱禅 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
四者、舍俱禅 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五、善人禅 谓一切善法,无所不摄,乃大善根众生之所共修,名有五种:
一者、不味着 谓于禅定之味,不乐着也。
二者、慈心俱 谓爱念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
三者、悲心俱 谓悲愍众生之心,与禅俱发也。
四者、喜心俱 谓欢喜众生,离苦得乐之心,与禅俱发也。
五者、舍心俱 谓无憎无爱平等之心,与禅俱发也。
六、一切行禅 谓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名有十三种:
一者、善禅 谓此禅定能摄一切善法也。
二者、无记化化禅 谓不待作意思惟,自然能于定中,作种种变化,而无穷也。
三者、止分禅 谓摄心不散,与定相应也。
四者、观分禅 谓分别照了,与慧相应也。
五者、自他利禅 谓正定现前,则能自利利他也。
六者、正念禅 谓于定中,正念思惟,无诸杂想也。
七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 谓得此大定,则一切神通功德,悉皆由之而出生也。
八者、名缘禅 谓于一切诸法名相因缘,悉得通达无碍也。
九者、义缘禅 谓于一切诸法义理因缘,悉能通达晓了也。
十者、止相缘禅 谓于寂静因缘之相,圆明洞彻,永离一切散乱也。
十一者、举相缘禅 谓能照了诸法起灭因缘,悉皆清净无碍也。
十二者、舍相缘禅 谓于一切善恶,法相因缘,悉皆舍离清净而无染着也。
十三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 谓因此定,现得法喜之乐,而安住于第一义也。
七、除恼禅 谓修此禅定,能除灭众生种种苦恼,名有八种:
一者、咒术所依禅 谓因此定,能以咒术之力,除诸毒害霜雹寒热鬼病一切苦患也。
二者、除病禅 谓因此定,能除地水火风四大所起众病也。
三者、云雨禅 谓因此定,能兴致甘雨,消灭灾旱,救诸饥馑也。
四者、等度禅 谓因此定,能济诸恐难,及一切水陆人非人怖也。
五者、饶益禅 谓因此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也。
六者、调伏禅 谓因此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也。
七者、开觉禅 谓因此定,能觉悟迷惑众生也。
八者、等作禅 谓因此定,能令众生所作悉皆成就也。
八、此世他世乐禅 谓修此禅定,能定众生悉得现在未来一切之乐,名有九种:
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而能变现种种神足通力,调伏一切众生也。(神足者,神通满足也。)
二者、随说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而能随顺说法,调伏一切众生也。
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 谓因此定,能以正法教诲诫谕,调伏一切众生也。
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 谓因此定,能为恶业众生,示现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趣,令其改恶迁善也。
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 谓因此定,而于众生不能辩说正法者,即以辩才而饶益之,令其心识开悟也。
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 谓因此定,而于众生失正念者,能以正念而饶益之,令其邪见不生也。
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 谓因此定,开发妙慧,心不颠倒,能造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之论,而令正法流通,久住于世也。(梵语摩得勒伽,华言本母,即论名,谓能兴立教义,为本为母故也。)
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禅 谓因此定,能以书数算计,资生方法,如是等种种众具,摄取饶益一切众生也。
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 谓因此定,放大光明,暂令修罗等趣,息其苦恼也。
九、清净净禅 谓依此禅定,一切烦恼惑业,悉皆断尽,即得大菩提清净之果,名为清净禅。重言净者,以清净之相,亦不可得也。名有十种:
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 谓依此定,于一切天人所修世间禅定,悉不味着,亦不见有染污之相,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出世间禅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三者、方便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能善巧方便,演说无量妙法,化度一切众生,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了不可得也。
四者、根本清净净禅 谓因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五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色界四禅根本之定,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六者、入住起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或入、或住、或起,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舍而复入,力用自在,无染无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八者、禅通所作力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能以种种神通力用,变现自在,利益一切,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而于断常有无一切诸见,悉皆远离,而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十者、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 谓依此定,于见思等诸烦恼惑及障理之智,皆已断灭,悉无染碍,名为清净。重言净者,以此净相,亦不可得也。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