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va^k-karman。又作语业。三业之一。指依言语宣示内心之意乐,及由此而引起之无表业。关于口业之表与无表,大小二乘有异说,说一切有部主张语表业以实之音声为体,立无表业亦为实色。成实论谓语表业为假之名声,无表业为非色非心。经部与唯识大乘则主张语表业为假之音声,以语业能发之思为体,无表业亦为假立,以思种子上之善或发不善之功能,及不善或遮善之功能为体。[众事分阿毗昙论卷五、俱舍论卷一、卷十三、杂阿毗昙心论卷三、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成实论卷七、成唯识论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大乘义章卷七](参阅“三业”638、“业”5494)
(术语)又曰语业。三业之一。谓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名之为口。”[囗@又]业与孽通。口业:谓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也。净住子曰次忏口业,此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唐宋人常取以言文学之事,白居易诗:些些口业尚夸诗。苏轼诗:口业不停诗有债。皆以诗为绮语也。
又名语业,即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 - 陈义孝编
身、口、意三业之一,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见三业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