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命根?命根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俗语佛源、法相辞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命根”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命根”的解释

梵语ji^vitendriya。即有情之寿命。俱舍宗、唯识宗以之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亦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由过去之业所引生,有情之身心在一期(从受生此世以至死亡)相续之间,维持暖(体温)与识者,其体为寿;换言之,依暖与识而维持一期之间者,即称为命根

  佛教各派对命根之假实看法不一,部派佛教之“说一切有部”以命根为实有,经部及大乘佛教以命根为假法,而非实有。如成唯识论卷一载,依于第八识之“名言种子”上,由过去世之业所牵引而可赖以执持、维系此世之身命者,其功能具有决定色、心等住时长短之差别,由是之故,遂假立为命根。[品类足论卷一、发智论卷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俱舍论卷五](参阅“寿”577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命根”的解释

  (术语)命即寿也,然据小乘有部之义,则别有非色非心之体,由过去之业而生,因而一期之间维持暖与识,名之为命,命能持暖与识,故名为根。据大乘唯识之义,则第八识之种子有住识之功能,因而一期之间使色心相续,是假名为命根,非别有命之实体也。俱舍颂疏五曰:“论云:命体即寿,既将寿释命,故命即寿。此复未了何法为寿?谓有别法持暖与识,说名为寿。”唯识述记二本曰:“命谓色心不断,是命之根也。”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命根”的解释

  佛教认为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有三个要素:寿、暖、识。“寿”就是寿命,维持寿命的功能谓之“命根”,从梵语jivta而来。命根是由过去世的业力所生的。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说:“命谓色心不断,是命之根也。”色心不断的意思是一期生命的身心活动延续不断。《俱舍论》卷五指出:“命根体即寿,能持暖及识。”“暖”是以体温为标志的生理活动,“识”是以认识为标志的心理活动。命根能维持暖和识,并以暖和识为其存在的依据。死去或被杀,称为断命根。如《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王变文》:“罗睺大臣近生要恶逆,谋夺国位。杀父王竟,寻起四兵,伺捕二兄,已断命根。”后来,俗语中称及其重视的人或物为命根子。如《红楼梦》第二回:“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此命根指贾宝玉,是史老太君(贾母)最疼爱的小辈。又如秦牧《花城·土地》:“呵,这宝贵的土地……而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具有强烈的感情,把它当作命根子。”此指劳动者珍视的土地。(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命根”的解释

  瑜伽五十二卷十页云:复次云何命根?谓由先业,于彼彼处所生自体,所有住时限量势分;说名为寿生气命根
  二解  瑜伽五十六卷一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命根?此复几种?答:依业所引异熟,住时决定分位,建立命根。此复三种。谓定不定故;爱非爱故;岁劫数等,所安立故。
  三解  显扬一卷十四页云:命根者:谓先业所引异熟六处,住时决定性。
  四解  成唯识论一卷十六页云: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命根?契经说故。如契经说:寿暖识三,应知命根,说名为寿。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寿体;为证不成。又先已成色不离识;应此离识,无别命根。又若命根,异识实有;应如受等,非实命根。若尔;如何经说三法?义别说三。如四正断。住无心位,寿暖应无?岂不经说识不离身。既尔;如何名无心位?彼灭转识。非阿赖耶。有此识因,后当广说。此识足为界趣生体。是遍恒续异熟果故。无劳别执有实命根。然依亲生此识种子,由业所引功能差别,住时决定;假立命根
  五解  广五蕴论十三页云:云何命根?谓于众同分,先业所引住时分限为性。
  六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命根?谓于众同分中,先业所引住时决定为性。
  七解  杂集论二卷二页云:命根者:谓于众同分先业所感住时决定,假立寿命。众同分者:于一生中诸蕴相续。住时决定者:齐尔所时,令众同分,常得安住;或经百年,或千年等,由业所引功能差别。
  八解  法蕴足论九卷四页云:云何命根?谓彼彼有情,在彼彼有情聚中,不移不转,不破不没,不失不退,寿住存活,护随护,转随转,是命,是命根,是名命根
  九解  俱舍论五卷八页云:已辩二定;命根者何?颂曰:命根体卽寿,能持暖及识。论曰:命根卽寿。故对法言:云何命根?谓三界寿。此复未了。何法名寿?谓有别法,能持暖识,说名为寿。故世尊言:寿暖及与识,三法舍身时,所舍身僵仆。如木无思觉。故有别法,能持暖识相续住因,说名为寿。若尔;此寿何法能持?卽暖及识,还持此寿。若尔;三法更互相持。相续转故。何法先灭?由此灭故,余二随灭。是则此三,应常无谢。既尔;此寿应业能持。随业所引相续转故。若尔;何缘不许唯业能持暖识,而须寿耶?理不应然。勿一切识,从始至终,恒异熟故。既尔;应言业能持暖,暖复持识;何须此寿。如是识在无色界中,应无能持。彼无暖故。应言彼识,业为能持。岂得随情数为转计?或说:此识唯暖能持。或复说言:唯业持识。又前已说。前说者何?谓前说言:勿一切识从始至终皆是异熟。是故定应许有别法,能持暖识,说名为寿。今亦不言全无寿体,但说寿体,非别实物。若尔;何法说名寿体?谓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势分,说为寿体。由三界业所引同分,住时势分相续决定。随应住时,尔所时住。故此势分,说为寿体。如谷种等所引乃至熟时势分。又如放箭所引乃至住时势分。有、谓有行。是德差别。依箭等生。由彼力故,乃至未堕,恒行不息。彼体一故。无障碍故。往趣余方,急缓至时,分位差别,应不得有。又应毕竟无堕落时。若谓由风所障碍故,应初卽堕。或无堕时。能障碍风,无差别故。有别实物,能持暖识,名为寿体。是说为善。
  十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七卷三页云:问:命根体为是一物?为多物耶?设尔;何失。若一物者;何故断手等而不死,断头腰便死耶?若多物者;何故手等,彼断离身,而无有命?答:应说命根,体是一物。问:若尔;何故断手足等而不死耶?答:命根有二种。一、依具足身,二、依不具足身。断手足等,令离身时,依具足身命根灭;依不具足身命根起。命所依身,亦有二种。未断手等,名具足身。断手等时,名不具足。断手等已;具足者灭。不具足者生。故命与身,相依而转。问:何故断头及腰便死,断手足等而不死耶?答:头腰二处,是大死节;故断便死。手等不然。复次欲界有情,依段食住。喉通段食,腹为食依;故断二处,命根便断。复次头是眼等多根依处;断之便坏眼等诸根。腹是息风所依止处;断腰腹坏,息无所依。故断二处,命根便断。手等不尔。不可为难。有说:命根,体是多物。手足等中,命根各别。所依,能依,数量等故。问:若尔;何故断手足等令离身时,而无有命?答:以手足等,系属身故。彼若离身;命便不起。如手足等未离身时,是身根依,名有情数。离身不尔。命根亦然。故彼离身,命便不起。评曰:应说命根,体是一物。有一命故,名有命者。如有一心,名有心者。有一心灭,名无心者。一受,一想,一思,亦然。如是有情,有一命故;名有命者。而此命根,唯是异熟不相应行。如心受等,一有情身,一剎那顷,有一无二。
  十一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四页云:命根云何?答:三界寿。
  十二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命根云何?谓三界寿。
  十三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九页云:先业所引六处相续无间断因,依之施设四生五趣;是名命根。亦名为寿。故对法说:云何命根?谓三界寿。此有实体,能持暖识。如伽他言:寿暖及与识,三法舍身时,所舍身僵仆,如木无思觉。契经亦说:受异熟已;名那落迦。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应知亦尔。若异命根,无别有法是根性摄;遍在三界一期相续无间断时,可依施设四生五趣。生无色界,起自上地善染污心,或起下地无漏心时,依何施设化生天趣。起善染时,应名为死。若起无记;应复名生。拨无命根,有斯大过。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命根”的解释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即有情的寿命,由过去业力所引生,有情之身心在一期(从受生此世以至死亡)相续之间,维持暖(体温)与识,其体为寿;换言之,依暖与识而维持一期生命者,即称为命根。《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命根,谓于众同分,先业所引,住时分限为性。”即是由过去世业力,所决定的今世寿命期限,假立暖、识为命根。 - 于凌波居士著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命根”的解释

指生命整体的维持与持续力,另译为「寿」,参看「寿暖及诸识」。(相关词「得命根」)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命根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