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偏衫?偏衫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偏衫”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偏衫”的解释

  袈裟类之法衣,为僧尼之上服。又作褊衫、编衫、遍衫、偏袖。即缝合僧祇支与覆肩衣,另加襟而成为一种具有两袖、前后面皆开,而于背面交叉之上衣,交叉处以纽扣扣合。又相当于袍服、钝色之上衣。据佛制比丘六物图载,我国古代之僧人

即有披着僧只支之习惯,至后魏时,始加右袖,缝合两边,称为偏衫,其形制,截领开裾,犹存本相,故知偏衫之左肩即原本之僧祇支,右边即覆肩衣。又据大宋僧史略卷上服章法式条、敕修百丈清规卷五辨道具条等之记载,后魏之时,请僧人于宫中自恣,宫人见僧偏袒右肩,不以为善,乃作偏袒肩衣,缝于僧祇支之上,称为偏衫。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七○中):“偏衫,古僧依律制,只有僧祇支(此名覆膞,亦名掩腋衣),此长覆左膞及掩右掖,盖儭三衣故,即天竺之仪也。竺道袒魏录云:魏宫人见僧袒一肘,不以为善,乃作偏袒,缝于僧只支上,相从因名偏衫(今开脊接领者,盖遗魏制也)。”

  盖印度之习俗,于礼拜佛、师僧,或从事作务时,比丘皆得偏袒右肩;我国由于气候较寒,加以袒肩露臂不合礼俗,故模拟覆肩之制,别制上狭下宽之小衫,着于右肩,此即偏衫之起源,约始于后魏,盛于隋唐。据四分律搜玄录载,右肩之偏衫乃后魏之慧光律师所裁制者。然两袖皆偏衫则不知何人所创制。[法苑珠林卷二十致敬篇、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一之二](参阅“偏袒右肩”437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偏衫”的解释

  (衣服)南山旧律家之说,三衣之下覆于左肩之片衣云只支,覆于右肩之片衣云覆肩衣(义净新律家谓只支,覆肩,为梵汉两语而一物也),魏代缝合此二物名之为偏衫。截领开裾,犹存本相也。资持记作褊衫。说文:褊、衣也。六物图曰:“此方往古并服只支,至后魏时始加右袖,两边合谓之褊衫,截领开裾,犹存本相。故知偏衫左肩,即本只支,右边即覆肩也。”僧史略曰:“后魏宫人见僧自恣偏袒右肩,乃一施肩衣,号曰偏衫。全其两肩两袖,失只支之体。自魏始也。”释氏要览曰:“偏衫,古僧依律制,只有僧祇支(此名覆膊,亦名掩腋衣),此长覆左膊及掩右腋,盖衬三衣,故即天竺之仪也(案已上准于新律家之义)。竺道祖魏录云:魏宫人见僧袒一肘不以为善,乃作偏袒,缝于僧祇支上相从,因名偏衫。今开脊接领者盖魏遗制也。”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偏衫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