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Vinaya,一作鼻那夜,毗那耶,又云毗尼,鞞尼迦。三藏之一,谓佛所说之戒律。译曰灭,或律,新译曰调伏。戒律灭诸过非,故云灭,如世间之律法,断决轻重之罪者,故云律,调和身语意之作业,制伏诸要行,故云调伏。毗尼母论一曰:“毗尼,名灭。灭诸恶法,故名毗尼。”大乘义章一曰:“言毗尼者是外国语,此翻为灭。”行事钞中一曰:“毗尼,或云毗奈耶,或云毗那耶,此翻为律。或以灭翻从功能为号。终非正译,故以律翻之,乃当正义。”义林章二本曰:“毗奈耶者,此云调伏。”探玄记一曰:“毗奈耶,此云调伏。调者和御,伏者制灭,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玄应音义十四曰:“毗尼,或言鞞泥迦,或言毗那耶,或云鼻那夜,或云毗奈耶,皆由梵音轻重声之讹转也。此译云离行,行并道也。谓此行能离恶道,因以名焉。”[囗@又](书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之略名。
即律藏。三藏之一。 - 陈义孝编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毗奈耶者:随顺一切烦恼灭故。
二解 世亲释一卷五页云:犯罪故,等起故,还净故,出离故;应知名毗奈耶。此中犯罪者:谓五众罪。等起者:谓无知故,放逸故,烦恼盛故,不尊敬故;而犯诸罪。还净者:谓由意乐,不由治罚。如受律仪。出离者:有七种。一、各各相对,说悔所犯。二、誓受治罚。谓授学等。三、等有妨害,先制学处;后由异门、还复开许。四、别更止息。谓僧和合,还舍所制。五、转依。谓苾刍苾刍尼、转男女形故;舍不共罪。六、由真实观。谓作殊胜法嗢柁南诸行相观。七、由法尔得。谓由见谛,法尔得无小随小罪。应知毗奈耶、复有四义。一、补特伽罗故。世尊依彼,制所学处。二、制立故。谓告曰彼补特伽罗所犯过已,大师集僧,制所学处。三、分别故。谓制学处已;更广解释先所略说。四、决择故。谓于此中,决判所犯、云何有罪,云何无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