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七种自性?七种自性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七种自性”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七种自性”的解释

  七种染净诸法之自性。又作七种性自性。即:(一)集性自性(梵samudaya  -svabha^va  ),又称集自性,谓善恶聚集,成就染净法之性。(二)性自性(梵bha^va  -svabha^va  ),谓诸法各自任持之性。(三)相性自性(梵laks!an!a  -svabha^va  ),又称相自性,谓诸法相状各别之性。(四)大种性自性(梵maha^  -bhu^ta-svabha^va  ),又称大性自性,谓能造一切色法之因,亦即四大种各各之性。(五)因性自性(梵hetu  -svabha^va  ),又称因自性,即诸法生起之亲因之性。(六)缘性自性(梵pratyaya  -svabha^va  ),又称缘自性,即诸法生起之助缘之性。(七)成性自性(梵nis!patti  -svabha^va  ),又称成自性,谓诸法之实性,即净法成就之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入楞伽经卷一、楞伽经通义卷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七种自性”的解释

  (名数)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于圣而论。故经曰:即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于内,故名性自性。三相性自性,可见而分之,谓之相。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相现于外,故名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大种者即地水火风四大之种子也。无处不在,故曰大。大种性自性者谓四大种各有自性也。大种原通于凡圣。今约于圣报而言,即此大种之性自性,是法性五阴之果也,是名大种性自性。五因性自性,因即以能生为义。前所证大种之果,必有所起之因,即是第一义因心也,是名因性自性。六缘性自性,缘即缘助也,证第一义自性之果德,虽由因心,然须假众之缘助而显成,是名缘性自性。七成性自性,成即成就也,因缘和合而成果也,即成就如来第一义之果德,故名成性自性。见楞伽经一。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七种自性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