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施者、受者与施物三者。三轮之相存于意中,称为有相之三轮。灭此三轮,住于无心而行施,则为三轮清净之檀波罗蜜。依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世人行施,心希果报,是为着相;而菩萨行施,了达三轮体空,故不住于相。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大二五·八七五下):“摄伏在三轮,于相心除遣。(中略)此显所舍之物及所施众生并(并)能施者,于此三处除着想心。”法界次第卷下(大四六·六八六中):“若布施时,施人、受人及财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实相正观。”故三轮相有粗细之分,施者于自身起慢心,对受者怀爱憎之念,对施物生惜心,此即粗三轮相,乃未达万法如幻之理。执实我之法而布施者,是为细三轮相。[大般若波罗蜜经卷一九二](参阅“三轮体空”681)
(名数)就布施言,以施者受者与施物谓之三轮。此三轮之相存于意中,称为有相之三轮,而非真檀波罗蜜之行。灭此三轮,住于无心而行之施,为三轮清净之檀波罗蜜。金刚经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能断金刚经论上曰:“摄伏在三轮,于相心除遣。(中略)此显所舍之物及所施众并施者于此三处除着想心。”心地观经七曰:“三轮清净是檀那,以此修因德圆满。”
以布施来说,施者受者和所施物,谓之三轮,在行施时,如果心中存有三轮相,便是有相三轮,不能算是真的布施波罗蜜行,若无此三轮相,所谓施恩不望报,那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