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心乃往生净土之正因,故称三因。[往生礼赞偈](参阅“三心”532)
(二)佛性论卷二,依觉悟佛果之次第所立,三因即:(一)应得因,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称应得因。(二)加行因,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三)圆满因,由加行而因行圆满,故称圆满因。此三因中,应得因以无为如理为体,后二因则以有为愿行为体。又应得因中,具有住自性、引出性、至得性等三种佛性。住自性谓道前凡夫位;引出性指发心以上,穷有学圣位;至得性即无学圣位。
(三)指菩萨修行过程中之三种因果。即:(一)异熟因,由善、恶业感乐、苦二果,因苦、乐二果非善非恶而为无记法,故称善恶业为异熟因。(二)福因,以施、戒、忍三波罗蜜为因,能感福德之果报,故称施、戒、忍三波罗蜜为福因。(三)智因,以慧波罗蜜为因,能感菩提智果,故称慧波罗蜜为智因。精进、禅定二波罗蜜则通于福智二因。(参阅“三因三果”546)
(四)成实论依俱舍论六因而立三因,即:(一)生因,指法生之时能为因者,即异熟因。 (二)习因,如习贪欲而益长贪欲,即同类因。(三)依因,如以六根六境为所依而生六识,即俱用、相应、遍行三因。六因中之能作因为四缘中之增上缘,故成实论不立。
(五)三因佛性之略称。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参阅“三因佛性”546)
(术语)俱舍论有六因,成实论因之立三因:一、生因,法生之时能为因者,如善恶业为苦乐报之因,即六因中之异熟因也。二、习因,如习贪欲而益长贪欲,即六因中之同类因也。三、依因如以六根六境为所依而生六识,即六因中俱用相应遍行之三因也。而六因中之能作因,即为四缘中之增上缘,故成实论不立之。说见释签十之一,补注十四。
[出佛性论] 一应得因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二加行因谓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故名加行因。三圆满因谓由加行。故因行圆满故。名圆满因。 - 明·一如等 撰
正因、了因、缘因。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 - 陈义孝编
即正因、了因、缘因。
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
了因是众生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
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道理。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