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沙门?沙门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翻译名义集、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沙门”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沙门”的解释

  梵语s/raman!a,巴利语saman!a。音译室罗末拏、舍啰摩拏、室摩那拏、沙迦懑囊。乃西域方言(龟兹语  sama^ne,于阗语  samana^)之转音。又作沙门那、沙闻那、娑门、桑门、丧门。意译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据长阿含卷三游行经、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载,沙门可分类为下列四种:(一)胜道沙门,又作行道殊胜,如佛或独觉;以能自觉之故。(二)示道沙门,又作说道沙门、善说道义,指说道无误者,如舍利弗等;以能常随佛转大法轮之故。(三)命道沙门,又作活道沙门、依道生活,指依道而生者,如阿难等;以虽居“学位”然同于“无学”,多闻善持,具净戒禁,传法身慧命于世之故。(四)污道沙门,又作坏道沙门、为道作秽,指污染圣道而伪善者,如莫喝落迦比丘;以盗他财物之故。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亦举出四种沙门,谓胜道沙门即“诸善逝”,说道沙门即“说诸正法”者,活道沙门即“修诸善法”者,坏道沙门即“行诸邪行”者。此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亦列举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实行沙门等四种沙门

  沙门修持甚严,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列举五种毁辱:发长、爪长、衣裳垢坋、不知时宜、多有所论;大宝积经卷一一三沙门品更列沙门应远离之三十二垢及八法覆沙门行,三十二垢者:(一)欲觉。(二)嗔觉。(三)恼觉。(四)自赞。(五)毁他。(六)邪求利养。(七)因利求利。(八)损他施福。(九)覆藏罪过。(十)亲近在家人。(十一)亲近出家人。(十二)乐于众闹。(十三)未得利养作方便求。(十四)于他利养心生悕望。(十五)自于利养心不知足。(十六)于他利养中心生嫉妒。(十七)常求他过。(十八)不见己过。(十九)于解脱戒而不坚持。(廿)不知惭愧。(廿一)无恭恪意,心慢掉动,无有羞耻。(廿二)起诸结使。(廿三)逆十二因缘。(廿四)摄取边见。(廿五)不寂灭,不离欲。  (廿六)乐于生死,不乐涅槃。(廿七)好乐外典。(廿八)五盖覆心,起诸烦恼。(廿九)不信业报。(卅)畏三脱门。(卅一)谤深妙法,不寂灭行。(卅二)于三宝中心不尊敬。八法覆沙门行者:(一)不敬顺师长。(二)不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于所未闻法,闻已诽谤。(五)闻无众生、无我、无命、无人法后,心生惊畏。(六)闻一切行本来无生后,解有为法,不解无为法。(七)闻说次第法后,堕于大深处。(八)闻一切法无生、无性、无出后,而心迷没。

  又沙门有四果之别,称四沙门果,即须陀洹果(三结断)、斯陀含果(三结断,贪恚痴薄)、阿那含果(五下分结尽)、阿罗汉果(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杂阿含经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八阿修罗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佛般泥洹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十诵律卷六、玄应音义卷六、慧琳音义卷二十六](参阅“四种僧”1817、“阿那含”3623、“斯陀含”4978、“须陀洹”536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沙门”的解释

  (术语)Śrma&ndotblw;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啰磨拏、室啰磨拏、沙迦懑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行,勤行趣涅槃也。什曰:佛法及外道,泛出家者皆名沙门。”大经慧远疏曰:“沙门此翻为息,息诸恶故。”法华玄赞二曰:“沙门息义,以得法故暂尔宁息,亦息恶也。正言室罗磨拏,或室摩那拏,此云功劳,谓修道有多功劳也。”玄应音义六曰:“沙门旧云桑门,或云丧门,皆讹略也。正言室摩那拏,或言舍啰磨拏,此言功劳,言修道有多劳也。又云勤劳,言至诚也。义亦言息,以得法故暂宁息也。旧译言息心,或言静志是也。”慧苑音义上曰:“沙门正言沙迦懑囊,此云止息,谓止息一切诸不善法。又曰劬劳,谓修一切劬劳苦行。又曰听闻,谓多闻熏习是常业也。”慧琳音义十八曰:“沙门讹也,正音云室啰末拏,唐言勤恳也。”同二十六曰:“此云勤劳,内道外道之总名也,皆据出家为言耳。古经为丧门,或为娑门,罗什法师以言非便改为沙门也。”俱舍论二十四曰:“诸无漏道是沙门性,怀此道者名曰沙门,以能勤劳息烦恼故。”同光记曰:“沙门此云勤息。”羯磨疏三上曰:“沙门旧翻桑门,音之互也。涅槃云沙门那者是本音也,或言乏道贫道以译之,皆谦虚自收不伐德也,今译为息恶者取其意也。元拔俗来入非家者,决誓断恶息本习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沙门或云桑门沙门那者,并是天竺道士之佳号,俗中之常目也,亦是彼国修净行者,此云净志,以义目之。”百论疏一曰:“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于贫乏也。息心者,经云,息心达本源,故云沙门也。”四十二章经曰:“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增一阿含经四十七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沙门”的解释

  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沙门”的解释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六页云:论曰:诸无漏道、是沙门性;怀此道者、名曰沙门。以能勤劳息烦恼故。如契经说:以能勤劳息,除种种恶不善法,广说乃至故名沙门。异生不能。无异究竟趣涅盘故。非真沙门
  二解  大毗婆沙论六十六卷六页云:问:如上所引三种经中所说沙门、有何差别?有作是说:师子吼经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善贤经中说沙门者、谓行四向。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及诸行向。有余师说:师子吼经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善贤经中说沙门者、谓行四向及住四果。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具足摄一切沙门。或有说者: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住果向一切沙门,复有说者: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学无学。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学无学及非学非无学。有作是言: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诸圣者。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诸圣者及诸异生。复有说言: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持戒者。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持戒者及犯戒者。或复有说:此三经中所说沙门、义无差别。问:前二经说有四沙门。污道沙门、岂四所摄?答:亦四所摄。谓预流向。然预流向、有近有远。近、谓见道。远、谓此前顺决择分顺解脱分、乃至正信而出家者。如契经说:有四种预流支。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支因向名,义无差别。问:善贤经说:若此处有八支圣道;当知四处有四沙门。污道沙门、岂此所摄?答:亦此所摄。以圣道支有实有假。实、谓无漏正见等八。假、谓有漏正见等八。污道沙门、亦得成就有漏正见,故彼亦是初沙门摄。复有说者:前二经说四种沙门、卽是第三契经所说胜道等四。非预流等。故此三经、所说无异。问:初经所说、当云何通?唯我法内有四沙门,佛于众中正师子吼。世尊岂说唯我法内有毁犯戒而师子吼?答:说亦无失。所以者何?污道沙门、虽复破戒;而不破见。虽破加行;不破意乐。设有问言:汝犯戒恶、为善?为不善?彼言:不善。为应作?为不应作?彼言:不应作。为有异熟?为无异熟?彼言:有异熟。为得可爱果?为得不可爱果?彼言:得不可爱果。为恶趣受?为善趣受?彼言:恶趣受。为自身受?为他身受?彼言:自身受。为是师过?为是教过?为是自过?彼言:非师过,亦非教过。是我之过。彼有如是有漏正见,信有因果,不愚因果。如是正见、九十六种外道所无。故佛众中正师子吼、依彼而说,亦无有过。 - 朱芾煌

【翻译名义集】对“什么是沙门”的解释

  或云桑门,或名沙迦懑(门字上声)曩,皆讹。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罗磨拏。此言功劳,言修道有多劳也。什师云: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门。肇云: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行,勤行取涅槃。阿含经云: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沙门。后汉书郊祀志云:沙门,汉言息心,削发去家,绝情洗欲,而归于无为也。瑞应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或云具名沙门那,此云乏道。以为良福田故,能断众生馑乏;以修八正道故,能断一切邪道。故迦叶品云:沙门那者,即八正道;沙门果者,从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云云)。世言沙门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邪道,以是义故,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名沙门果。或以沙门翻勤息。垂裕记云: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息界内恶者,藏通沙门;次第息界内外恶者,别教沙门;一心遍息内外诸恶者,圆融沙门。瑜伽论云:有四沙门:一胜道沙门,即佛等;二说道沙门,谓说正法者;三活道沙门,谓修诸善品者;四污道沙门,谓诸邪行者。 - 宋·普润法云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沙门”的解释

泛指婆罗门以外的出家修行者。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沙门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