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不二门?十不二门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阅藏知津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不二门”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不二门”的解释

  (一)乃指天台宗所立十种不二法门,以显示观心之大纲者。湛然据智顗之法华玄义所说之十妙,赋与实践之解释,即由迹门十妙立色心不二乃至受润不二等十门,称为十不二门。一般认为十不二门是互不相容、对立的,但由法华圆教来说,十不二门系显示相互圆融,一体不可区分。故从凡夫现实之一念而言,一念本自圆满具足宇宙之一切(即圆满具足三千诸法),观自身为无实体之空,但为虚假之现象,即可悟入十妙之理。  

  十不二门之成立有其先后顺序,内容大致如下:

  (一)色心不二门,系根据十妙中之境妙而立。智慧观照之对象,总摄于一念之中。分别而言,则有色法与心法二种。但因宇宙一切均摄入于凡夫一念之中,故称心外无法。此外,即使是一微尘,亦圆满具足宇宙之一切,故称色法与心法不二,无所区别。

  (二)内外不二门,系根据智妙及行妙而立。智慧所观照之对象,虽有内外之分(即属自己内在之一念心法,与自己以外所有心物之现象),但自三千、三谛之理而言,实无内外之区别,故称不二。亦即内在之心与外在之佛、众生等三法互融,本质上无别。

  (三)修性不二门,系根据智妙及行妙所立。一念之性德,本来具足一切,但必须假借智慧之力,再加以后天之实践修行始可显现,故性与修之关系,宛如水与波;即依修照性,依性起修,故称不二。  

  (四)因果不二门,系根据位妙及三法妙而立。虽因修德而有因位与果位之别,然此亦仅是本来具足之三千诸法,其现象各有差别,实则因与果二者之本体无异。

  (五)染净不二门,系根据感应妙及神通妙而立。由因果之别,虽可分为被烦恼所污之“染”,及离烦恼之“净”,然此亦仅是法性与无明互斥或互用之二面。亦即法性变成无明而作用时,即造出迷之九界,无明变为法性作用时,则随缘而有自由自在之教化作用,故称染净迷悟无别。  

  (六)依正不二门,系根据感应妙及神通妙而立。对前所述之净,虽有正报之佛身(毗卢遮那佛)与依报之佛土(常寂光土)之别,但此依正二报,于理已本具于一心,故无依正之别。  

  (七)自他不二门,系根据感应妙及神通妙而立。“自”指施教化之佛,“他”指被教化之众生。佛随众生根机而施教,众生亦顺适其教化,此乃因众生于理本来具足三千,佛始得以三千之理为果而完成教化,故自他之感应不二。

  (八)三业不二门,系根据说法妙而立。佛陀必以身、口、意三业教化众生,而此三业不外是本具三千之表现,此与众生理具之三千无异,故佛与众生之三业毫无区别。  

  (九)权实不二门,系根据说法妙而立。佛之三业作用于教化对象时,随对象而说方便法与真实教,但其三业是摄入一念之中,于理为同一,故三业所表现之权实之法为不二。  

  (十)受润不二门,系根据眷属妙、利益妙而立。佛陀对大小权实之机广施权实之益,但能受之众生本具非权非实而成权实之机,故能润之佛亦具足非权非实,以随应权实之机起教化。此即共一地之所生,一雨之所润,故称受润不二。[十不二门指要钞、十不二门论讲义]  

  (二)全一卷。唐代荆溪湛然(711~782)撰。为湛然法华玄义释签(略称释签)卷十四中之一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另有抄录自释签之单行本普遍流通,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作十不二门义、十不二门论、本迹不二门、本迹十妙不二门、法华本迹不二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法华十妙不二门、妙法莲华经本迹十妙不二门、法华玄记十不二门。  

  天台大师智顗撰法华玄义(略称玄义)来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之“妙”义,共立迹门十妙与本门十妙,以阐释佛陀成道之修行与成果两方面。智顗又曾讲说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之观心法门,由门人灌顶记录成摩诃止观(略称止观)一书。玄义与止观二书,可视为天台大师之佛教概论,其后并为天台宗教相与修观方面之经典着作。本书即针对玄义一书所说本迹十妙而作之注解,共立色心、内外、修性、因果、染净、依正、自他、三业权实、受润等十项相对关系之法门,于每项下又援引止观之论点以阐明三千、三谛之要旨,确立十项法门本迹不二、教观一如、解行双修等之真义。故本书可谓总括玄义与止观两大天台要典教观相资之宗趣,而成为天台群籍之枢要;于有宋一代,天台宗隆盛,本书更为各方推重,如义寂、源清、宗昱、知礼等天台名德皆多次讲布之。  

  本书之注疏极多,较著名者有道邃之十不二门义一卷、源清之十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宗昱之十不二门注二卷、知礼之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不二门”的解释

  (术语)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于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为心。二、内外,众生诸佛及依报名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为内。三、修证,修治造作之功,名为修,本有不改之体名为证。四、因果,能生之行,名为因,所生之德,名为果。五、染净,无明之用,名为染,法性之用名为净。六、依正,此为依正之二报,众生所依之国土资具,名为依报,能依之心身,名为正报。七、自他,此就三法而论。佛法众生法名为他,心法名为自。八、三业,身之发动名为身业,口之发动名为口业,意之发动名为意业,九、权实,九界七方便之法名为权。佛界圆实之法名为实。十、受润,此从喻之名也,受即领纳,三草二木藏通别圆五乘之机,名为能受,润即沾润,如来所说前四时三教之法如云之注雨,名为能润。此十门皆名为不二者,盖法华已前四时三教所谈之色心等,一一隔异,是名为二。至法华而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平等一如,为中之一法,无隔历不融之法,故总名为不二也。出十不二门。[囗@又](书名)唐荆溪尊者述。本是释签中结释十妙者。然为妙观之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之。其注解多至五十余部其著名者,○科十不二门。一卷,唐湛然述,宋知礼科。○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唐湛然述,宋知礼着,○十不二门义。一卷,唐道邃录出。○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二卷,宋宗翌述,○十不二门文心解。一卷,宋仁岳述,○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宋处谦述,○十不二门枢要。二卷,宋了然述,○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十不二门”的解释

  [出法华玄义释签]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亦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网。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四时三教所谈色心等十。一一隔异。名之为二。至于法华。开显四时三教所谈偏楷之法。皆即圆实理。既彰色心等法圆融自在。互摄无外。咸名不二。十门既对十妙而立。妙即不二。不二即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十不二门”的解释

  色心不二门、内外不二门、修证不二门、因果不二门、染净不二门、依正不二门、自他不二门、三业不二门、权实不二门、受润不二门。 - 陈义孝编

【阅藏知津】对“什么是十不二门”的解释

唐荆溪尊者述
  一色心。二内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净。六依正。七自他。八三业。九权实。十受润。即释签中结释十妙文也。以是妙观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不二门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